在诵念三钟经前,教宗省思了天主之母的形象,强调圣母玛利亚积极配合天主,以实现祂拯救人类的计划;天主驱散那些心高气傲的人。从高座上推下权势者,却举扬了卑微贫困的人(路一51-52)。
这有助于人们成为「攀岩者」,拥有坚若磐石的信心,「驱散内心的恐惧」;在夜幕低垂或暴风来临时,紧紧抓著天主这块磐石,不会冒险离开。坎塔拉梅萨神父由此提及亚西西圣方济各某次在天主的助佑下化解烦恼的事迹。
我们不知道要怎样去形容那吞噬了犹达斯内心的那股黑暗:贪婪、幻灭、道德上的盲目、野心……或各种掺合在一起。但当犹达斯离开耶稣和一众门徒时,便踏进了那不归路的邪恶“事件视界”,并最终毁掉他的生命。
黑暗结束,光明来临,教堂瞬间灯火通明,全体信友高唱:主爱的人在世享平安!将救主复活的喜乐推向了高潮,推向了顶峰。阿来路亚!愿光荣和赞美归于至高无上的天主!归于我们的救主—耶稣基督!
根说:生活一片黑暗,从未感到太阳的温暖。叶子说:随风起舞,格外轻松。根说:毫无自由,压力沉重。叶子说:别太悲观。根说:不可盲目乐观。
在黑暗笼罩受造界之时,她独自一人手持点燃的信德火把,在绝望中仍怀着希望,相信耶稣的复活(参:罗四18)。
教宗本笃十六世在圣伯多禄广场带领信友颂念三钟经时提到这位殉道神父的事迹说:在纳粹主义黑暗时期,兰珀特神父清楚领悟到圣保禄的话的意义:我们不属于黑夜,也不属于黑暗。
进入她心灵的黑暗时刻,失败的时刻。但是,她并没有说我在这条路上失败了,只是单纯地在痛苦。 教宗继续说:有时候,在我们的生活中,眼泪就是我们看见耶稣的眼镜。在这里,玛达肋纳宣报了这个消息:我见了主。
有一个小男孩因为车祸失去了双腿,巨大的灾难压在了他身上,他觉得世界一片黑暗,从此,他意志消沉,常常隔着玻璃窗看见别的孩子在跑来跑去,而他只能痛苦地坐在里面。
在经历了被指行为怪异、脾气差等一系列指责之后,希亚·拉博夫那时正处于人生中最黑暗的时刻,他曾经加入了各种信仰团体以寻找人生的意义,在无助和轻生的想法中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