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我想到了当时天主在旷野就是如此以容忍和慈善对待以色列人。 诚然,真爱就在于丝毫不顾惜自己而不计付出地让别人获得幸福,即使这些人是有缺陷的。
魔鬼有两种方法:伴随世俗承诺而来的诱惑,一如魔鬼当初在旷野里对耶稣做的那样,引诱祂,怂恿祂改变救赎的计划;这招一旦行不通,魔鬼就会变本加厉。」牠傲慢自大,顽固地试图摧毁一切,而且在一旁幸灾乐祸。
他摆脱一切俗务,退隐到旷野,好能更自由地听从圣神之风的引领。”教宗解释道,当然,洗者若翰人格的某些特点独一无二,“不能建议每个人效法”。
帕索里尼神父指出,这过程让人想到以色列离开埃及、途经旷野的事迹。那时候,子民害怕死亡,但他们将目光转向天主所赐的记号,便找到了救恩。今天,救恩的记号是在十字苦架上的基督。
病床上的“旷野”之旅10月19日中午出差归来,得知母亲因前几天天气转凉而胸闷,喘得厉害,立即赶去……原以为年老体弱的母亲,只是因为天气变凉而不适,像过去一样,慢慢休息调养一下,很快就会康复。
8「女人就逃到旷野去了,在那里有天主已给她准备好的地方,叫她在那里受供养一千二百六十天。」背景解释:“旷野”象征天主保护的地方,也是灵性成长与试探之地(参:以色列旷野、耶稣四十天)。
教宗说这些穷人为能活下来而逃离家园,离开同胞和故土,逃到旷野,在帐篷里生活,忍受寒冷,没有医药和食物,因为那自命为天主的人占有了受造物,天主为我们做的一切美妙的事。
先知生活在公元前9世纪,在当时统治者的迫害下逃往旷野,在那里度过了灰心气馁的时刻,甚至有了求死的心。然而,他神奇地得到面包和水的滋养,重新获得了力量,走了四十天四十夜的路,抵达曷勒布山。
三十年隐居纳匝肋暂不提,一旦开始福传工作,耶稣第一件所做的事,就是独自在旷野中独居了四十天。以后宣讲、治病等工作虽整日忙碌,但祂一定设法去找个安静的地方专心祈祷。
在诱惑的考验中,把试探变为上主的神恩和能力,耶稣在旷野面对撒弹的诱惑和他亲自教给我们的天主经都明明白白地启示并告诫我们,若没有神的智慧和帮助,我们只能一次又一次地掉进诱惑的陷阱中,就象那只青蛙一样被活活烫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