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济各引用慈善撒玛黎雅人的比喻,强调做近人的幅度。他在文告中指出:事实上,谁传播,谁就是近人。慈善的撒玛黎雅人不仅做近人,也对躺在路上半死半活的那人负责。
圣经中,耶稣所讲的雇工的比喻就批评了这种心态。一位家主清晨出去为自己的葡萄园雇工,与工人议定一天一个德纳。他分别在第三、第六、第九和第十一时辰出去雇工,因此这些工人工作时间的长短不一。
坎塔拉梅萨神父以耶稣的撒种比喻为例指出,耶稣藉此比喻帮助我们明白自己对圣言的接纳程度。
当天弥撒的福音记载,耶稣以恶园户的比喻向经师和法利塞人解释了这个道理(谷十二1-12)。一个人把自己的葡萄园培植并整理好後,交给承租的佃户管理。
这如同二子的比喻:父亲要求两个儿子去葡萄园里工作,一个儿子断然拒绝後幡然悔悟,遂前去园里做工;另一个原先承诺要去,後来却没有去(参:玛廿一28-32)。
关於比喻中的富翁,福音凸显了矛盾的一面。这富翁虽然没有名字,但我们从他的富有、奢华无度,却能了解到罪恶使他变得多麽盲目啊!的确,从富翁身上我们隐约看到罪恶的腐败恰恰体现在贪恋钱财、虚荣和骄傲上。
教宗在讲道中解释天国婚宴的比喻(玛廿二1-14),强调基督徒的生活是「一个与天主的爱情故事」。我们切莫「躺卧在赚钱的沙发上」,却要应天主之邀赴婚宴,如同这35位新圣人所做的那样。
(二)耶稣对慈善事业的贡献主耶稣讲过「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路加福音10:25-37),训勉我们向有需要的人发挥爱心,不计代价。
林神父藉着一位邮差在乡间派信时看见路旁野花的故事,比喻老师要在学生心田撒种子,多年后会看见成果。
今天福音报道一个寻找完美珍珠的商人的比喻。这个人,耶稣说,“一找到一颗宝贵的珍珠,就去,卖掉他所有的一切,买了它”(玛1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