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16年漫长的修道之路,李海燕修女充满感慨地说:自己不是象其他修女那样出生于教友家庭,她和家人都不是基督徒,她只是来过教堂几次,却心生修道的欲望,于是自己找过来,找到了当年在堂口的老王公王益骏神父,在老王公的引导下
空有求生的欲望,却看不到求生的道路!毕竟是低级动物,岂可与人同日而语!作为低级动物的麻雀对生命的道路视而不见情有可原,作为万物之灵的人,为何对生命之路也熟视无睹呢?有的人以为人生只是为了享乐。
就像放弃失恋带来的痛楚,放弃屈辱留下的仇恨,放弃心中所有难言的负荷;放弃费精力的争吵,放弃没完没了的解释;放弃对权力的角逐,放弃对金钱的贪欲,放弃对名利的争夺等一切源于自私的欲望,一切恶意的念头一样。
再去回到我们追求虚荣、享乐的欲望中吗?不是,绝对不是!
由于观念的更新、物质的诱惑,一些人急功近利,放弃了道德的操守,灵魂逐渐扭曲了;一些人走向市侩,倡导着寡廉鲜耻,热衷于钻营和堕落;一些人蠢蠢欲动,被五光十色的欲望刺激着,在良知和人格中苦苦徘徊。
为此,也许一些人会问,如果把这短暂的一生都用来完善自我,克服自己的欲望,该享受的没享受,该得到的没得到,到头来却一死了之,不是活得太冤了吗?还不如今朝有酒今朝醉,反正人死如灯灭,一切都将化为灰烬。
学生为文凭、学位;公务员为职称、晋升;商人为豪宅、靓车……为了这没完没了的追求,以及数不胜数的欲望,大家都忙得不亦乐乎。
况且,科技、思想、艺术更不能带给我们心灵的真平安和永久的幸福,因为这些有限的美好不能满足人心的无限欲望。
我们要尊重接受援助者人格的自由和尊严;意向的纯洁不可为自私或统治的欲望所玷污;首先要满足正义的要求,因正义应付给的东西,不可作为爱德的恩物去给;不仅要消除灾祸的结果,也要消除灾祸的根由;援助的方法要使接受者渐渐摆脱对他人的依赖
西方一位著名哲学家是这样说的:“你祈求上帝使你得到一位美丽的情人,倒不如求上帝使你没有这种欲望。”中国哲学家说:“朝闻道,夕死可矣。”早晨知道了道,即使晚上死了也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