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表示,耶稣是宽仁的,祂不责怪人,不惩罚人,始终宽仁。耶稣会发怒吗?祂会发怒。我们想想当祂看到父的殿宇变成了商场,出售东西,兑换钱币时,祂非常生气,就用鞭子把众人赶出去了。
迪克西特亦说,惩罚破坏环境的人,不一定有助改善环境。她强调人们需要自愿地作出改变。教会的“绿色小巴”将有助向继续使用胶袋小商户意识到这问题。
导致了惩罚,失落地堂,失去天主光辉,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幸福生活一去不再复返!原罪殃及到普世人类,无一幸免的都是哭着来到苦世界。原罪显示出人性的贪婪,骄傲自大,无视天主等。
在谈到当天福音中所说的比拉多命令人杀死一些加里肋亚人和一座塔倒塌压死几名过路人这两个悲惨事件时,教宗说,人们仓促下定论,把不好的遭遇当作是天主的惩罚,耶稣却归还天主的真面貌:天主是美善的,决不爱邪恶。
作为基督徒团体,我们必须扪心自问:“如果这些弟兄姐妹已经为所犯下的过错受到了处罚,为什么还要以拒绝和冷漠让他们承担新的社会惩罚呢?”“在许多情况中,这种厌恶的态度是使他们犯同样过错的另一个原因”。
面对这一令人惊讶的消息,教宗说,若瑟自然感到困扰,但是“对所爱的玛利亚,他并没有作出冲动和惩罚的反应,他寻找一个尊重她尊严和保持她纯洁名声的方式”。
有些神父被主教调到一个不如他们所期望的“次等”的堂区时,视这调动为一种惩罚。教宗指这种判断方式便是“我的方式,我的判断方式”。教宗总结道:“你们用什么尺度量给人,也要用什么尺度量给你们(谷四24)。
按照福音书的记载,玛利亚已经许配给若瑟,如果被发现未婚怀孕,将面临被处死的惩罚。教宗说:“当然,神圣的报喜让玛利亚的心充满了喜悦和力量。”
在许多事实中,他特别提醒说,从60年代开始,大部分的人相信教会不应该是一种法律,而应该是爱;教会不应该施行惩罚,就这样,对惩罚可以是一个爱的行动的认识消失了。教宗重申,现在是净化的时候了。
亚巴郎告诉富翁,他和拉撒路目前的结局源自他们在世的生活,两人理应接受现在的惩罚和福报。同时,天乡和阴间的鸿沟为人而言也无法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