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90年代初期,我的一位邻居,一位老教友向我讲起了天主教,那时的第一感觉就是天主堂离自己太遥远了,而且社会上那么多歪曲历史事实的说教先入为主,对天主教产生了抵触情绪。
天主的召叫犹如滔滔江水,源远流长,信任地徜徉其上,终要流入浩瀚汪洋中;不幸选择逆流而上者,有时以为目标指日可待,却在转瞬之间,又觉得前途茫茫,不知何去何从,总感觉承受着若无似有的无明羁绊。
不要想神父的生活中,所有的只是孤单与寂寞,其实他们常常因教友们的回头改过而开心;看到教堂里祈祷的人群时,总是感觉欣慰;但最开心的时候还是看到教友们热心祈祷、静静地听道、和平相处。
我没有接触过心灵太极,但就其理念已经带给我“回家”的感觉。在灵修的领域里,竟然也可以用我身为中国人的思维及行为模式在中国的本土文化里与主相遇,无论在人性的哪个层面都有主的陪伴——生活的天主与我天主!
互助礼让的种子英国作家狄更斯说:“世界上能为别人减轻负担的人都不是庸庸碌碌之徒”,在求学,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常怀为他人行方便、乐于助人,急人所急的思想,共同促进学业、共同完成工作任务、在家照顾家人邻里,出门礼让三份,这种温暖的感觉就是撒播在他人心中的种子
课堂上,标准的BBC美式英语,清晰、准确,抑扬顿挫,声调适中,词语如行云、若春风、似流水,不急不缓地飘着、吹着、淌着,让复旦学子们听上去就有一种让耳朵怀孕的感觉。
尹玮玲虽然还是很精神地招待我们,但是时不时透露出力不从心的感觉。以前,我们总是谈神学、信仰与教会,而那次的谈话他们更乐意讲述他们的过去、养老的安排和对人生如斯的感叹。
我们希望她的祈祷和推荐的经文,能帮助你心悦诚服地把自己献给祂,尤其在这个将临期内,通过祈祷深化祂与你同在的感觉。下面,让我们跟着圣德肋撒修女开始第三周的祈祷吧!
在他生命的最后日子里,那些与他最亲近的人们问他感觉如何时,他回答他们说他正在思考这一刻,是内心感受到的要结束旅程去面见救主的喜悦之情更大,还是想到离开他如此深爱的在传教中的伙伴们以及在这个传教工作他仍然能为吾主天主所做的服务的悲伤之情更大
主教一行急促来到桥头,当看到教堂装饰一新时,面带笑容高兴地说:“没想到咱们的教堂在外边看不出教堂的样子(100年前民房建筑式样),里面这么富丽堂皇,让人进来有种肃然起敬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