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天选读的读经一《宗徒大事录》中叙述了塔尔索人扫禄的皈依经历,他曾是个迫害基督徒的人,在前往大马士革的路上听到上主的召叫,改变了自己的生命。
“年轻的扫禄被描写成一个强硬的人物,不能容忍与自己想法不同的人,将自己的政治或宗教认同绝对化,把别人简化为应加以对抗的潜在敌人。
教宗设立这个基金的目的是为了援助在罗马教区内因新冠疫情失去工作和生计的人。教宗在信函中特别强调,如此做是为保护那些“有可能被排除在制度保障之外的人,他们需要援助,直到他们能够再次独立前行”。
在任何情况下,它都伴随著智慧,因为一个老是做事冲动又激动的人,终究是不可靠的。在很多人沾沾自喜于直言不讳的世界里,有节德的人则是宁可斟酌他的话语。你们知道差别在哪里吗?
今天礼仪的福音给我们谈论一个富贵的人。他跑过来与耶稣相会,问他说:“善师,为承受永生,我该作什么?”(17节)耶稣敦促他要变卖一切而跟随他。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跟随主耶稣的人很多,然而,不同的人,却有不同的目的。主耶稣讲话有权威、能行奇迹、能驱魔、能复活死人、能为跟随祂的人带来立即的好处。
一方面将自己的工作、生活、挑战奉献给天主父,另一方面更将自己奉献于周围的人,如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分耐性,一点关爱,就可以使别人得到滋养和喜悦。
复活的善牧去寻找走失在孤独和被边缘化迷宫里的人;祂藉着那些懂得以尊敬和温柔相待的弟兄姊妹与他们相遇,让他们聆听祂的声音,一个令人难忘且呼唤他们与天主建立友谊的声音。
(一)如果有人问我:什么样的人是最自由的?我会说:是顺服的人。不过,我说的顺服,不是指任意对他人的顺服,更不是指对欲望的顺服,而是对天主旨意的顺服。可是什么是天主的旨意呢?
外面的人在这种团体中看不到什么救恩,什么理想,什么天主国的影子,什么值得去追求的事情,因为这种团体跟外面的社会也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