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后1:6)在此,小弟愿借这句话劝勉将于明天走向祭坛的各位弟兄,愿天主赐予你们神恩永炽、长燃不熄,直到那一日坦然见主……
普世传教主保的圣女小德兰,在《祈祷文》中说:“我盼望在这世上充军以后,到天乡去享见您;但我不愿为天堂积聚功劳,只为爱您而辛苦劳力;并且一心一意为中悦您、安慰您,并救他人的灵魂,使他们永远爱你。”
过了那么久,当所发生过的一切都迅速在记忆里倒退,逐渐成为一个恍惚的背景时,他的目光和他的话却在我的脑海中浮出水面,清晰毕见。终于,终于让我坐寝难安起来。
1、死亡的文化在圣父若望·保禄二世的《生命的福音通谕》内,教宗指点出今日世界中死亡的文化(见通谕第21号)。二零零一年九月美国世贸中心的摧毁,清楚地说明圣父分析世界事务的真情及正确性。
那时,人子的记号要出现天上;地上所有的种族,都要哀号,要看见人子带着威能和大光荣,乘着天上的云彩降来。他要派遣他的天使,用发出洪声的号角,由四方,从天这边到天那边,聚集他所拣选的人。”
当生命结束的那一刻,我们用自己的方式去爱了这个世界,爱了生命中出现的每一个人,我们便可以面露笑靥地面见天主。那么,守在身旁的亲朋好友呢?不是更应该抛弃泪水,用欢笑为我们送行吗?
对于大人物则不然,大人物不是自信而是谦虚,见小人物则俯首,要像鲁讯先生那样,俯首甘为儒子牛。 上帝最好的礼物应该是终极的,不是阶段性的。一个人一生中有无数挫折和坎坷,时时刻刻都需要上帝的呵护和关怀。
耶稣邀请我们在烟雾中看见天主的临在,因为天主就在我们的城市里。然而,这道皓光如何能穿透我们的街道呢?我们如何能遇到生活和工作的天主呢?依撒意亚先知提供了答案:学会观察,这也是教宗留给纽约市民的答案。
法利塞人及经师们见到此状况便窃窃私议。教宗说:法利塞人和经师的态度是同样的,都排斥别人。他们说:‘我们是完美的,我们遵守法律。这些人是罪人,是税吏。’耶稣的态度则是包容的。
见这位妇女态度有所缓和,妈妈接着说:我是天主教的教友。妇女接口说:我们老家也有,我听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