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基督徒来说,今天是一个节日,从某一个角度来说,今天为基督徒来说是一个愉快的日子,虽然只有十万多一点的基督徒,只占全国人口的2%,但他们可以完全自由地表达他们的信仰,建立教堂和学校,如今还要建一座大学。
我的信仰历程耿建和从我记事到步入学校,无论是讲的还是一些读物所描述的,都是对天主教的诽谤与造谣污蔑:杀儿童掏心挖眼做药材,鼓励流氓焚烧望海楼教堂,使幼小的心灵有了错误印象。
教区由五十一个堂区、二百七十四所学校,以及广及各阶层的社会服务所组成,而这三方面在福传事工上都十分活跃。
学校设一至四年级复式班,学生40多人,其中近半数是教友子女,少数为堂区内的渔民子女,膳宿在校,抗战爆发后停办。在抗战时期,综合大楼被日军焚毁,仅存教堂。抗战胜利后,由陈秋棠神父重建综合楼。
教宗也提到这个时代的许多荒芜:“我们想到战争、枪击下的儿童、遭炸弹的学校或医院。”
在早晨去学校的路上,常常看到许多神父与修女,手里拿着念珠,边匆匆赶路去学校,边在默默念玫瑰经。玫瑰经几乎是修道人的生命。在他们的衣服口袋里,永远珍藏着他们生命中的一个宝贝——玫瑰念珠。
后来因为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学校奖励了一套房子给他,我们全家都非常高兴。那时装修都是自己弄,我爸和我姑父负责。装窗帘时杨老师告诉他们,窗帘要装两层,一层纱帘一层布帘。
近年来还开设了法语弥撒。做外文弥撒的神父,有一些是精通外语的中国神父,也有一些是经过正规手续批准的外国神父。多语种弥撒的开设,是为了适应北京国际化大都市的需求。
桑德里枢机精通英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德语以及法语。
也提高了当地百姓的文化素养,解放了他们的思想,现在村里的好多老人懂得拉丁语、法语和日本侵华时被迫学习的日语等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