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第一个品德忠信,教宗说:“忠信就是知道教会不是我们自己的,而是天主的。因此,作为上主仆人的主教必须向上主交代自己如何经营上主托付给他的种种恩典。
「藉著耶稣、降生成人的慈悲天主,现在是时候在人的心头上书写,给人类的不幸带来确实的希望:祂带来的不是造成天主与人彼此疏离的外在法律,而是深入人心、使人获享自由的圣神的法律。
王神父常说:奉献不是自己的钱物少了,反而是多了,奉献就是往天堂上存款,希望大家进堂带上钱,多少不限,咱们就不登记了,大家自愿奉献,天主知道。
愿我们是因天主的名,而不是因自己的名去行爱德。“很多时候,我们祈祷时,只是恳求恩典和列举请求清单,反而忘记了,首先是要颂扬祢的名”。
“我们经常认为圣召是一种个人行为,只涉及‘我’,而首先不是‘我们’。事实上,没有一个人单靠自己就能得救,我们在一起就能成圣。人们彼此‘相依为命’(创四四30),因此我们需要关心子民的共同成圣。”
耶稣不是来革新他那个时代的社会结构,他不想征服权力,而是要征服人心。世界就是这样改变的。」因此,「那些放弃的人有祸了!那不是圣诞节的文告。
教宗说过,如果耶稣只在愉快时,而不是在十字架上保持忠信,我们今天就不会有救恩。”“这就是说,获得救恩必须走一条‘窄路’,耶稣对此表示,谁若愿意跟随祂,就该弃绝自己,背起自己的十字架。
不是我们在各种宗教信仰当中,自由选择当基督徒,而是天主拣选了我们。「这拣选蕴含著一份许诺、希望的许诺、繁衍的记号」,也就是天主对亚巴郎说的:「我已立定你为万民之父,使你极其繁衍。」
教宗强调,面对如此危机,耶稣提醒门徒们说:「凡不是派遣我的父所吸引的人,谁也不能到我这里来。」(若六44)天父吸引我们亲近耶稣,这是解决危机的方法。接着,教宗点出了门徒的其它危机。
那时这孩子刚失去了父亲,含著眼泪问教宗他的父亲即使不是信徒是否也在天上呢?教宗拥抱了这孩子,使他感到安慰。可见,教宗不是一个遥远的人,而是一个父亲,他来确实是为了接近处境困难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