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由此解释传教的意义,说:“在形成有待推行的活动和计划之前,传教首先要求牧者培养目光和敏觉,以及亦父亦母的关怀,因为只有在牧者认为丢失羊的时候,羊才算是真正丢失,在此之前羊不算丢失。”
“树之友”网络组织促请参与的单位推广对生态的敏觉性,同时推动一个以“地球为朋友”的灵修和世界观,而不是将“我们的共同家园”视为被剥削的物件。
认出天主的知觉就是圣依纳爵所称的‘灵性敏觉’。依纳爵要求人敞开灵性敏觉,超越纯经验途径与天主相遇。默观态度是必要的:它让人对事物和境遇的感觉走上谅解和爱的好旅程。
专程从江西乘飞机过来的王志敏父子也接受了“信德”的采访。王志敏陪儿子不远千里过来应聘,他说:教会能办这么大,且如此有意义的活动我特别钦佩感动。
解甲离营的他,并没有选择过闲云散鹤的生活,而是加入了台湾慈幼会,开始走上了扶幼助孤之路。1974年,张老在台南安康通过一年的教义学习之后,受洗归主,圣名奥斯定。
1973年9月1日张老退役,卸甲离营的他从此走上了扶幼助孤之路。1974年,张老在台南安康受洗归主,圣名奥斯定。
玛利亚·加西亚修女触摸基督的肉体,她教导我们不要因此而感到害羞、害怕和厌恶。
刚才简单地浏览了一下信德网,便看到如下几个图文并茂的活动报道:7月21日,为期一周的‘厄玛乌之旅’生活营在周至教区闫家社天主堂圆满落下帷幕;7月21-27日,三原教区在耶稣圣心方济传教女修会文清培育中心举办
太原教区的闫尚文、秦格平和郭毓海等神父告诉我们:“在太原,你只要打听太原总堂,人们一定会告诉你,它在什么地方,太原人几乎无人不晓它,无人不知它。”
根据王成义先生考证,徐光启后代有十四位子孙做了神父,其中有:徐允希、徐宗泽、徐宗海、徐宗江、徐川生、徐顺梓、徐丕文、徐宗敏、徐懋禄、徐祥贤、徐礼德、徐俊兴、徐简谷、徐德禄,另有修女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