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方的天主教报刊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大公报》和《益世报》,《大公报》创办于1902年6月17日于天津法租界,创办人为著名的天主教学者英敛之,有关英氏生平可见方豪所著《英敛之先生的生平和思想》,大公的释名是忘己之为大
信德年的召开适逢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召开五十周年(1962年10月11日),以及《天主教教理》颁布二十周年(1992年10月11日)。
盛赞天主教与圣公会为合一作的巨大努力9月17日下午,教宗在伦敦的活动有三项:前往兰贝斯宫礼貌拜会圣公会坎特伯里的总主教;到西敏寺大厅与政界、文化界、外交界人士及宗教领导人会面;最后他要在西敏寺隐修院出席大公性的晚祷
从与东正教会、基督信仰教会的大公运动对话到与伊斯兰的对话。 最后,与非宗教信徒的对话。但对他们的尊重并不意味着强迫绝大多数信徒失声或者无视传统宗教的财富。
年末来自小国教会的三位主教历史性地获委为候任枢机,体现了教宗的宽大胸怀及大公教会的普世性。为推动地区和平,在教宗的牵线斡旋及祝福下,美国和古巴终于跨越障碍,结束了半个多世纪的敌对状态,实现了修和。
因此,新福传的途径便成为行爱德、积极的大公性对话,不把这种对话仅视为单纯的合作,而切望让圣神转化自己,因为基督信徒之间的分裂给世界立了坏表样。在宗教协谈方面要将重心放在真理与自由,这两个概念的结合上。
下午,离开在哈里萨的圣座大使馆之后,教宗前往查菲特的天主教西罗礼宗主教府的贵宾厅举行大公会晤。然后,他于当地下午6点30分前往贝鲁特国际机场接受欢送仪式,告别黎巴嫩,返回罗马。
它在天主教礼仪、教育和管治中渐渐消失,但这祗是一九六二至六五年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后众多现代化改革之一。 加拉格尔蒙席说:「也许人们把拉丁文联想到教会某种僵化特性:教会过往欠缺变通,需要更新。」
教宗本笃十六世在纪念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揭幕50周年和天主教要理颁布20周年的机会上开启信德年,他并沿着若望二十三世教宗的足迹到洛雷托圣母朝圣地朝圣,将这个主题与新福传密切相关的一年托付给圣母助佑。
梵二大公会议说:天主为了使我们的信德与理性相辅相成,除了赐给我们圣神内在的助佑之外,还给他的启示提供了外在的证据,例如耶稣和圣人们所显的奇迹、先知的预言、教会的广扬与圣德,以及教会内在的丰富资源与稳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