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朝阳市南双庙乡瓦房店村的宋学琴教友就像一只破茧而飞的蝴蝶,经历了10年的痛苦磨炼,终于获得了重生。热心福传的宋学琴今年64岁的宋学琴只有26年的教龄。
2017年7月24日,燕赵都市报报道了献县教区赵林庵村一位教友14年照顾妻子不离不弃的事迹,感动了燕赵大地,同时也为教外朋友树立了榜样。天空云烟氤氲,窗外小雨淅沥,小街泥泞静谧。
2014年11月16日,我们大陆教友旅游团一行驱车来到台湾屏东县万峦山的万金村,一座灰白色天主堂展现在我们眼前,放眼望去,近处的村庄掩映在葱葱的绿树中,教堂背依大武山,坐落在村民的房舍之间,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原来跑窝村最早的名字叫“豹窝山”,顾名思义古时候山中多豹。18世纪初,一位从意大利留学归来的神父在回国前恳请教宗赐予中国一座朝圣之地并获得恩准。
我和雷亨伟、邓永忠在同一个连队,曾在福建云霄县演武亭村驻扎几个月,后又移防至与福建紧邻的广东饶平县。1963年5月,我们圆满地完成了下连队锻炼的任务,返回军校。
记得那时我们村有个终身六品修士,我经常跑到他那儿去玩,在他那儿学圣母歌,跟他一起诵念玫瑰经,并在他的鼓励之下选择了修道。
1963年6月27日生于太原市小店区西柳林村一个笃信世家。
他自己的家乡在栾城县的北赵台村,地处石家庄东南约30多公里。我的家乡在正定的东柏棠村,地处石家庄市之北约15公里。众所周知,那个年代的乡村根本没有什么公交系统,就是连平坦的柏油马路也少儿又少。
数年前笔者曾在甲村教唱合一弥撒,每到晚上总有乙村的人偷偷过来学,快下课又悄悄走掉,怕有人反映给神父。殊不知:正是因为“合一弥撒”采用了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歌戏曲的精华,才在华夏大地上得以迅速推广普及。
还有是专门从隔壁村来参加礼仪的教友,等结束后看看外地的教友是不是没住处的,好接回家去接待。这真是给了我们回家的感觉,天下教友一家人啊!也许这些是提前安排,但偶然的遇见所发生的事再次打破我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