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家教堂已是一座百年老堂,文革中把堂中间的二层扒掉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教友自发地在教堂南头接了钟楼,因钟楼过重,把教堂大门压得变了形,成了危房,为保证教友安全,神父和教友们一致决定改造教堂。
新教堂建筑由主教助理陆钇含先生设计,为简约巴洛克式,并按照沈主教对教会中国化思想的要求,融入中国传统格局内涵,以山门牌坊,前厅,大堂,后阁及钟楼五部分组成,将形成一套具有中国韵味的拜堂路线。
教堂主会堂建筑为砖木结构,会堂东立面两侧是哥特式钟楼,钟楼全高约51.7米,两个尖顶上各有一个十字架,会堂山墙顶上也有一十字架。
教堂坐西朝东,建有经堂、钟楼、神父楼和男女生宿舍。它以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安然伫立在古街入口处。曾经历经了无数次风雨飘摇,甚至是血雨腥风。
这是一项体力任务,需要节奏感强、手臂强壮,以及爬上很多台阶进入教堂钟楼的能力。
盖考堂区的教堂钟楼被震坏(垒固教区赛苏·巴瑞主教供图)垒固教区巴瑞主教来函介绍,地震发生时,他正在教区内西普鲁索(WestHpruso)四个堂区进行牧民巡视。
建筑特色据史料记载,江北岸天主教堂1872年由法国籍主教建造,并成为当时江北岸最高的建筑物,天主教堂主体建筑钟楼高达30米左右,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风格。
重修后的呼兰圣母圣心堂外景呼兰圣母圣心大教堂主体为双钟楼五层哥特式建筑。高34米、东西长33米、南北宽19米,建筑面积为627平方米。整体建筑为青砖、青瓦土木结构。
1994年,教友们集资30万元,贴着堂身建起了高大的钟楼。教堂于是高大俊朗了起来,以宽阔大的怀抱,迎接天主的子女。每次晚上进堂时,那看上去不很协调的教堂都会触动我的心。
教堂的顶部有一颗固定木板的小钉子,它听到人们夸奖过教堂的拱门、十字架、钟楼等等,总之,人们什么都夸奖过,就是没有人提到这颗小钉子。既然我这么无足轻重,也就是说我可有可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