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各有心愿这次朝圣,他们各有各的心愿,有的是祈福,为全家得平安而来;有的是为赎罪、作补赎而上路;有的是为增强信望爱三德,以求坚如磐石跟随主;有的是求神助力,洗涤自己的心灵,使灵魂洁白如雪;还有的是求主指示道路
其目的是应耶稣圣体、圣血,祭献天主,向天主表达钦崇、感恩、祈求和赎罪。教会的主要信仰活动都围绕着弥撒进行。弥撒是教会礼仪中的中心,也是高峰。
每50年,即在赎罪节日(肋廿五9),当全体子民呼求上主慈悲的时候,号角声将宣布自由的盛事。我们在《肋未纪》中读到:祝圣第五十年,向全国居民宣布自由;为你们是一喜年,人各归其祖业,人各返其家庭。
耶稣基督、救世主,将神的慈悲发挥到了极致,他为了人的得救,听从天主的安排来到人世,最终甘愿让人钉死在十字架上,为的是要用自己的血为全体人类赎罪。
爱就在于此:不是我们爱了天主,而是他爱了我们,且打发自己的儿子,为我们做赎罪祭。亲爱的诸位:既然天主这样爱了我们,我们也应该彼此相爱。
1928年,教宗碧岳十一世时,颁布通谕(Miserentissimus),命令普世教会在圣心节日明供圣体,守圣时,公诵“向耶稣圣心赎罪经”,以及“圣心祷文”等经文。
因为,他为亡者献赎罪祭,是为叫他们获得罪赦(加下12:45)。按照教会传统,每逢教友过世当地教会都有为他们个别举行弥撒的习惯,即追思弥撒,或安所弥撒。
他们相信基督的死与复活,已经为人与天主的关系开了一条新路,这个新的关系不是建立在法律之上,而是建立在复活的救主舍去自己的生命为世人赎罪的基础上。
第六步:全能神教主很清楚,信教的人也是生活在现实之中,他们的心理必然是矛盾的,而且邪教本身就遭到社会的反对和政府的打击,为此,教主又设置第六步逻辑圈套:信神是一个赎罪过程,必须经过长期的痛苦的试炼,这正如当初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一样
耶稣的眼光放在个人和群众身上,祂把他们全部带到天父面前,并献上自己做为赎罪祭。在此逾越奥迹真理的启迪下,教会知道,如果要促进完全的发展,那么,我们自己注视人类的眼光,应该相当于基督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