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生时代到毕业、就业、成家这段漫长的岁月中,青年学生们共同祈求的理想终于有了具体的目标。
一般开始是老教友比较多,然后吸引中年人,最后是中年人觉得好再让其子女来参加,所以学员的年龄构成20-30岁的教友占三分之一,40-50岁的中年人占三分之一,而青年人也越来越多。
后染疾而终,年仅30余岁。据说临死时,他吩咐部属在他棺材的两侧挖两个洞,让他的两只手从棺中伸出来。以便告诉世人,像他这样的伟人,离世时也是两手空空的。
这样,就感到了绝对的平安和绝对的自由,以一个凡人的姿态做着平常的事,以凡人的言语表达着变通的感情,以凡人所具备的喜怒哀乐去咀嚼岁月中的酸甜苦辣。
因为在我们的人生岁月中,重要的不仅是外在的境遇,更重要的是内心的态度。以上所说的道理,可以说是人人皆知的道理,但往往越是大道理,越是难以践行。
这个乞丐二十六七岁的年龄,身材矮小、双目失明。坐在地上,裤腿卷到小腿以上,露出脚上的一双袜子,已分不清颜色。一双鞋子紧挨身边摆着,仿佛不舍得穿,或者这是他唯一的家当。
如今,小银泽八岁,长得结实,也特懂事,今年上小学二年级,学习成绩优异。他的班主任老师曾夸奖他说,这孩子真有天赋。我心想,那当然,他是上主赐给的“掌上明珠”嘛!
各年龄层会被安排到不同的组去,而我被分派到6-8岁组。做游戏画图时,小朋友们被告知,去寻找树叶、小石头等等东西,用来在图纸上拼出一个大自然。有一个小孩竟然去遮雨蓬下用手捧了几滴雨水来,说要放在图纸里。
如今近百岁的她,身体一直很棒,思维清晰,健康喜乐。
(约7:1)“在空虚,消逝如影的人生少数岁月内,有谁知道什么事对人有益?又有谁能给人指示,他身后在太阳下要发生什么事?”(训6:12)“人生实如泡影,只是白白操劳,他们所有积蓄不知谁来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