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坛呈半圆形,祭坛墙壁上绘制着色彩艳丽又端庄的圣像,中间一幅是耶稣升天圣像,两侧则是圣母玛利亚等的圣像。整座教堂显得淳朴简洁、小巧秀丽又庄严肃穆。
接着进行祭献:包括牛犊的赎罪祭、全燔祭、和平祭等,所有的祭献都在祭坛上进行。仪式的目的,是使亚郎和他的儿子们得到圣职,成为永远的司祭。2.问:为什么亚郎和他的儿子们要沐浴并穿上圣衣?
1500年4月,达·芬奇得知兰则塔大教堂的主祭坛需要一幅祭坛画,他表示愿意完成此任务。最终,达芬奇完成了一幅素描,就是《圣母子与圣亚纳、洗者圣若翰》。
司祭要将血洒在祭坛四周,象征生命归于天主。指定的脂肪部分和肝叶取出后焚烧献与天主。4.问:为什么要焚烧脂肪和肝叶?答:脂肪被认为是动物最肥美、最精华的部分,象征将最好的献给天主。
圣母七苦山祭坛前留影在洞儿沟骨灰堂前留影(左后四为李副主教)他修建了圣母七苦山、圣母大殿、祭坛及广场(能容纳三四万人)每年八九月份,来此朝圣的各地教友络绎不绝,每年9月15日达到高潮,朝圣教友达2-3万人
关于总体原则,在罗马弥撒书上第305号说:适度是个原则,在装修祭坛时应根据时节,符合当时的季节又适宜于祭台的装饰,不适合在将临期由于装饰的原因过早的表达主耶稣诞生的喜悦。
圣堂前后庭院、堂侧圣母山上各搭建了临时祭坛。虽然此日天降中雨,但热心的教友们一大早就从四面八方云集主教府。8时许,堂里堂外已经挤满了前来参礼的教友及乐队。
另一位学生任德明书写挽联一副,以示感恩之情:虔诚执教呕心沥血四十载,如梅竹品性;慈爱育才尽瘁鞠躬三代人,似松柏精神。牛志仁不忘初心,效主爱人,他爱学校更爱学生。
教堂祭坛右侧是圣诞星洞入口。游客点着蜡烛拾阶而下,就会发现星洞非常狭小,约3×13米,石阶右侧便是著名的圣诞祭坛。祭坛有一个用红白大理石围成的半圆,上书拉丁文圣母玛利亚的基督耶稣诞生地。
弥撒结束后,教宗方济各进入大殿,脱下祭衣后到中央祭坛前方接受各国代表团致贺。以下为各国领导人部分视频截图(图片不分前后)。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费尔南德斯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