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尽管大量地给予他人以我们的亲爱、同情,我们的鼓励、扶助,然而那些东西,在我们本身是不会因“给予”而有所减少的。
因此,一方面是邀请他们去休息,另一方面,是耶稣对群众的同情——让我们反省耶稣的同情是非常美好的——两样事情看起来有点不可兼得。然而休息和同情还是联系在一起,我们来看看。
慈悲乃是爱的外延,爱的具体化,本意即是慈善、同情与悲悯,而其根源总不外乎爱。古贤孟子所说的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中的恻隐也即慈悲之意,但若离开爱,所有的慈悲、同情、怜悯、恻隐便很难生发、立足、展现。
同情与共鸣是自然造化最神秘的非凡特质之一,一旦发生作用,往往令人惊奇不已。同情使人心心相印,反感则令人离心离德。有人把同情与共鸣归因于气质相同,有人则认为是生命中注定的缘份相投。
耶稣以爱的天性,却同情罪人。奥斯定解读这个故事时说:一边是最大的不幸,一边是最大的同情。
当地的报纸报道了这件事情,引起了广泛的同情:一个年轻的妈妈,为了孩子的前途,来到异国他乡,遭遇不幸,留下无父无母的幼子,这的确令人悲痛与同情。很多人表示要捐款。
而悲悯,顾名思义,就是悲天悯人,是一种源于同情又高于同情的博大情怀。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心存同情、悲悯不仅是人性善的基础,更是我们社会道德大厦的基石。
而悲悯,顾名思义,就是悲天悯人,是一种源于同情又高于同情的博大情怀。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心存同情、悲悯不仅是人性善的基础,更是我们社会道德大厦的基石。
哪知她走后,小耶稣竟对身边的天使说:这三个人中,哪个最值得我们同情?难道不是那个穷寡妇吗?其实最值得同情的还是小耶稣自己!
出席本次国际论坛的菲律宾马尼拉总教区总主教塔格莱枢机(LuisAntonioTagle),谈教宗方济各明年1月的牧灵行程时表示:教宗在菲律宾牧灵访问的目的是对遇难者表示怜悯与同情,特别是台风和地震遇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