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堂就是我的家,我要为教会服务一辈子。这是以堂为家、爱堂如家,服务教会、守护圣殿18载的内蒙古包头市麻池天主堂郝林、贾秀兰夫妇的心里话。房顶上的老人秋末时节,塞外草原已经充满了凉意。
这是一座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哥特式教堂,教堂周围的附属建筑占地面积约10.4亩,教堂在整个院落的西边,堂院开有西门和北门,从北门进入则是阁殿,分别交错在教堂正殿的右侧和后侧,因年久失修,阁殿工艺色彩已陈旧褪色
每当她去教堂,家属们问她时,她就大声说:去教堂。再问时,她就给她们讲去教堂干啥,去教堂的好处,夏去秋至,宝鸡南关教堂里多了一批又一批的慕道者。在李淑云的眼里到处都有宣讲的空间。
宝安堂区1997年以前,由于宝安没有教堂,教友们过瞻礼主日,需到南头的育婴堂。
2002年前后,妻子和孩子突然热心起来,经常一起去教堂参与弥撒,并且也经常要求他一起去。由于他拜着很多神,对天主只是出于敬畏,并不真心依靠,进堂的热情自然也不高。
自从他们领洗后,在房有增的大力帮助下,房有琴、张军发夫妇二人在村子里积极开展了福传工作,到如今村子里已有教友100多人,他们夫妇二人还奉献出了自家的宅基地盖起了教堂。
1974年,陈家分家。那时,按工分和户口分粮,公公婆婆虽与他们一起生活,但粮食却给了三哥和弟弟家。公公家是地主成分,家庭成员常被队上扣工分,粮食分的少,少吃缺穿是常事。
从我记事起,印象最深的就是教堂,那时我们家住的地方与教堂仅一墙之隔,因此教堂成了儿时最好的去处。我们兄弟姊妹均在教会的氛围中长大,童年的启蒙就是在天主的甘甜话语中。
有位神父在国外苦读,取得博士学位后回国服务,当地主教任以教堂主任职,他于善行神职之外,每周必亲自拿扫帚、拖把打扫教堂。有人问他:“神父你为什么做这等事?”他笑着答复:“教堂不是我的家吗?
这天一早,彩旗、喜庆的氢气球在辛甸教堂门前飘扬,祝贺横幅醒目的挂在教堂四周,锣鼓队的姐妹们打起威风八面的鼓乐,迎接着来自济南教区各堂区的神长和教友代表。9点整,弥撒圣祭正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