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任由富人剥削穷人也是如此,是一种丑恶的自由,它允许强者剥削弱者,允许众人肆无忌惮地剥削环境。这是一种丑恶的自由,而非圣神赐予的自由。”
其中有我们熟知的黑奴圣女柏姬达(JosephineBakhita)、创建美国第一所天主教学校的依撒伯尔・西东(ElizabethAnnSeton)修女和终身服务穷人的德肋撒(TeresaofCalcutta
他说,教宗去年6月23日在梵蒂冈西斯汀圣堂接见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时,敦促他们不要忘记那些生活条件非常艰困的穷人,他们的声音不被人听到。因此,他邀请艺术家们“成为他们无声呐喊的代言人”。
能为他人和穷人奉献的司铎在四旬期开启、要求皈依和更新的时刻,教宗敦促这些修生学习能帮助他们成为司铎的“一种生活型态”,“能为他人奉献自己,并关注最贫困的人”,重新发现淡泊有节的乐趣。
比拉多的“世界”是那种靠强力战胜弱者的地方,富人战胜穷人,强暴者战胜温和者,即我们所熟知的世界。耶稣是君王,但他的国不是那种世界,也不是这个世界(36节)。
拉比们说,最大慈大悲的慈善是,在慈善中赐者与被赐者彼此均不知道对方是谁,而慈善最高尚的形式则是帮助穷人自立。当一位拉比看到一个人当众给了乞丐一块硬币时,便斥责说:慈善若使人羞愧还不如不慈善。
耶稣希望我们在祂的陪伴中充满喜悦……;但祂也希望我们参与祂的苦难,这也是弱小者和穷人的苦难。”
四、世界的伤口教宗点出了今天的具体现实:环境破坏:森林砍伐、污染、生物多样性消失气候危机:极端天气频繁战争与冲突:土地、水源、矿产被当作政治筹码,造成焦土和牺牲最大的受害者:穷人、边缘群体、原住民受造界的伤痕是罪的后果
第三,跟穷人住在一起。菲律宾穷人很多,有许多是住在垃圾堆附近和桥底下。记得我第一次走近穷人跟他们住在一起的时候,有一个礼拜的时间彻夜难眠,因为我受不了那样的环境。
这本书叙述了诺贝尔奖获得者——印度穷人之母德肋撒姆姆一生救济穷人的事迹。她不分种族、不分国籍、不分信仰而博大宽广的爱深深地感动了我,我是含泪连夜把这本书看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