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又想起从网上看到的一个故事:1935年,美国有位市长拉古迪亚,旁听一桩庭审。
主教也称司牧,是采用圣经上牧放主羊的意思,但古中国亦有称官吏为司牧者,以羊喻民,跟圣经上的说法一致。
而服务大使副队长张梓俊及陈远权同学亦带领队员协助盐田复修工程,合力为古村运砖,体验先贤开地辟村的艰辛,并明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板寺山圣母堂板寺山圣母堂坐落在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东板寺山上,全称天神之后圣母博俊古辣殿。每年八月二日为其庆日,教宗放有全大赦,因此,在这一天有全国各地成千上万的朝圣者来此朝圣。
圣周五晚上九点一刻,教宗将像往年一样,前往罗马市中心古斗兽场,带领在场和全球透过广播电视参礼的人士拜苦路。今年教宗委托印度古瓦哈迪教区的湄南帕尔马皮主教为他写苦路默想道理。
这位圣经考古研究的教授继续解释说,这是一个重要的发现,因为在20世纪“40到50年代”的死海,“特别是在谷木兰(Qumran)及犹大沙漠地区的圣经古卷的重大发现后,人们再也没有发现过类似的圣经文本”。
(箴十三3)古经德训篇上也说:“孩子们,请听有关口舌的教导,谁遵守了,就不会成为口舌的囚犯,也不会陷在极凶恶的事中。
礼仪营主题为“小小传教士宣讲天国福音”,在雅加达以东一千八百七十公里的古邦奈科滕圣若瑟堂举行。参加者共计七十七名儿童和十四名信仰培育导师,他们来自恩德和古邦两个总教区,以及阿坦布阿和登巴萨两个教区。
以“福传秧歌队”为主体,分别由本堂修士、修女、会长、福传员、教友、慕道者等20至40人人员组成。
据说是从中世纪开始(有说比中世纪还早),修士、修女们在繁忙的劳动之余,把新约中基督救世的事迹用花环连缀起来,在以后的岁月中,这些故事逐渐完善,花环也演变成为现今我们用的美丽且五光十色的念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