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一切行动能力来自她对信仰与人性的洞见。她的信仰是爱—————不图回报的爱,以卑微者能够接受的方式。她看到了人更深一层的需要。
玛达肋纳的悔改和转变,显示了耶稣救赎的功效,说明基督已战胜了罪恶、死亡和恶神,她人性的爱已被天主的圣爱所改变。啊,天主对罪人的爱是多么大呀!天主不舍弃任何仰望他的人。
而在这些人性的价值之上的则是:爱。爱,天主的爱,也正是教宗昨天在周三公开接见活动中所讲授的要理的主题。
司铎也是富有人性的人,他必须学会不受制於自己的限度,反而应使自己的天分结出果实。教宗说:一个司铎若是平和,爱好和平的人,即使在艰难时刻他也会在自己周围传播安详气氛,传递与主耶稣交往的美好。
耶稣的诞生给人类带来了救赎和光明,为人类指明了得救的道路,他取得人性,为我们做了赎罪的羔羊;大而言之,是指耶稣基督第二次来临前的一大段时期。他第二次来临时,将带着赫赫威能审判世界。
世界的救主来分担我们的人性,我们不再孤独及感到被遗弃。童贞女将她的儿子作为新生命的开端赐予我们。真光来照亮了我们往往藏在罪恶阴影下的生命。今天,我们重新发现自己是谁!
这部便於閲读、具有主要作者,即教宗独特风格的作品并不给出最终答案,也不是为了排难解疑,而是放宽视野,与超越人性逻辑的天主的无限大爱相遇。
从人性角度,伯多禄认为罪人和圣人之间应该有距离。事实上,他承认自己有罪,希望主不要离弃他,一如医生不要放弃病人。
按人性看,这样的家庭已是苦不堪言了,但我们进到他家就看见他一副喜悦快乐的笑脸,他说:感谢天主,十几年来我的腿虽然不能动,但天主给了我健康的身体,又有清醒的头脑,村里的教友经常来陪伴和帮助我,我坐在这里除了感谢就是感恩
相反地,祂向我们展示这种人性经验也能充满意义的方法:耶稣并未解释人为何受苦,但祂怀着爱去忍耐痛苦,叫我们看到祂在为谁受苦。不是为何,而是为谁。」再者,我们也从病童身上发现「感恩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