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过去那些宏伟壮观的修院建筑也随着人数的减少而要么改作它用,要么被出售或拆除,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经济实用的小修院和会院,以满足团体日常生活需要和开展具体的牧灵福传活动为原则。
这种西方式礼仪建筑是否影响了我们的福音在中华大地的传播,特别是在广大教外同胞中间的传播?一切都应该为福传设想。 先教宗保禄六世曾指出,“向所有的人宣传福音是教会的基本任务。
在厄弗所第二章20-21节讲得正好:“已被建筑在宗徒和先知的基础上,而基督耶稣自己却是这建筑物的角石。靠着他的整个建筑物结构紧凑,逐渐扩大,在主内成为一座圣殿。”
他一方面认识到有比宗教更能引起上层人物兴趣的东西,因而制定向中国派遣耶稣会最聪颖的成员的政策,于是,自利玛窦之时直到耶稣会解散,耶稣会士数学家、天文学家、建筑家、宫廷画家、舆地学家、机械学家等接踵而至。
因此,我们必须找到新的平衡点,否则教会的道德建筑也会像纸糊的古堡那样坍塌,失去福音的馨香。合乎福音的建议必须更简明、深入、有感染力。由这些建议再得出道德结果。
然而,当圣堂建筑已陷入无从用作敬礼天主的状况,并且亦无可能修复,则可依据教会法将之改为世俗而不卑污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