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顿时有一种很深的领悟,原来我是一个如此有限的人,但是平时却又是那么地自我,在这样的对比之后,我内心感到非常哀痛。研习会的日子终于到了,前一晚我还是做最后的努力,甚至压力大到背部痛、睡不着。
对我们而言,良好的交谈也包括自我揭露(self-disclosure),在说出自己的想法前,先分享自己的感受。这么做必需有曝露脆弱的意愿。
他们中没有人因想不通而要求耶稣解释一下,他们对于他只会自己窃窃私语(参阅若6:41),为彼此确信他们所相信的,他们自我封闭在一种不可穿透的堡垒内。这样他们必不会去相信他。关闭心灵的害处是如此之大啊!
没有圣神,各种热忱都是空洞的教宗首先消除各种怀疑的阴影、各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诱惑。他引述《福音的喜乐》劝谕,强调在任何形式的福传活动中,天主和圣神的首要性。人只是天主的合作者(12号)。
教宗经常谈及使国家自我封闭的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危险。因此,教宗看到渴望相遇,渴望超越隔离的世界,也看到带有创伤的世界,但这创伤却可以成为相遇的门户,例如兰佩杜萨岛或古巴。
此外,共融的果实也在於与其它神恩保持密切的关系,大家齐心合力为福传效劳,忠於各自的神恩,同时也要谨防以自我为准则的意识。
我祈祷、我有勇气说、走出自我、对他人说、用我自己的生活见证上主复活了、是活生生的。教宗再次总结道,记忆、祈祷和传教。
因此,为成为耶稣的门徒,在寻找他之前,需要一颗在探索的、开放的心,而非一颗自感吃饱或自我满足的心。那第一批门徒在寻找什么呢?我们通过第二个动词住下会看到他们所寻找的。
天堂是人类最终的圆满,与基督建立永恒共融,在祂内找到真正的自我。地狱被描述为与天主的彻底隔绝。然而,教会从未明确宣称任何一个人确实被判入地狱。
“这是一种不自我封闭的目光,不把基督信仰的美好与创造力缩减成单一的祈祷、礼仪或牧灵行动模式;相反地,却要加以扩大、超越边界,聆听也在那些显然‘远离中心’的地方和教会发生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