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书中向我们阐述了信仰就是体验自己与天主之间的一层最亲密的关系,而凝视的焦点就是被钉十字架上的、与我们同在的耶稣。
我抬起头,向前望去,不远处一座石桥横亘在小河上,在桥的尽头,一片苍绿覆盖之下,隐隐约约露出那再熟悉不过的十字钟楼的端迹。我激动极了!
只见教堂拔地而起,塔顶穹形,高耸入云,顶端的十字架在阳光照耀下恰似耶稣在向人们祝福。迈步走进圣堂,因不是弥撒时间,显得十分安静,瞅一眼拱形建筑雕梁画栋,但来不及细欣赏,急忙叩拜圣体和十字架上的耶稣。
这种爱不仅体现在十字架上,而且体现在耶稣的日常生活中。因此,耶稣拯救世界之爱必须在他整个的人生中去理解。
小孩子不明白其中的道理,那时候还暗自揣测: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都够痛苦的了,还要你的痛苦干什么?况且别人都是杀鸡宰牛的祭献神灵,你这倒好,给耶稣病痛和眼泪呻吟,礼物都不用花钱买!
主耶稣基督为承担所有人的罪而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所以,在我们的教会内和社会上,没有一个人是多余的,没有一个人是无可救药的,每个人都是宝贵和高贵的灵魂,每个人都应当得到我们的重视和尊重。
没有人愿意跟随能力小的人,也没有人会信仰一位即将被迫害、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人。
与宗徒们不同的是,我们知道耶稣已经得胜,我们不必害怕十字架,反而在十字架上看到希望。尽管如此,我们也是人,是罪人,受到诱惑,以人而非天主的思维去思索。教宗说:一旦用尘世的方式思索,后果会怎样?
他也不必为此从天降下并死在十字架上。基督来是为了拯救我们,为给我们指出道路,走出罪恶流沙的唯一出路。这条成圣的路就是仁慈,基督曾经走了这条路,他每天都与我们一同走这条路。
事实上,耶稣曾在十字架上把自己的母亲,托付给爱徒若望。解经学家都一致认为,那时的若望是代表着全人类,尤其是代表着所有基督徒,接受了救主那句:看!你的母亲!把玛利亚当母亲带回家奉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