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是与祂子民同行的天主。当一个人丢失这份与上主的亲密关系时,便陷入愚昧的思想,以为仅遵守法律就足以自救。」其实,人们一旦不与天主同在,没有祈祷,就「无法讲授教义,或是做神学」,更别说是「伦理神学」。
这是“以色列的天主的一个特征”,所有愿意成为祂子民的人都应将之视为一项道德义务。
与上主一起为祂的全体子民同悲共泣,这对我们没有坏处。」当天的福音也讲述了耶稣的哭泣:耶稣的朋友拉匝禄过世后,耶稣与亡者亲友一同哭泣,然后使拉匝禄复活(参阅:若十一1-45)。
一个必不可少的分辨准则是团体能否融入天主圣洁子民的生活,以增进众人的益处。「奉献生活诞生于教会内,只有在教会内、在与天主忠信子民的活泼共融中才能成长并结出福音的果实」。
在司铎身上,许多神职权利(比如神权、宣讲权、行圣事权等)跟司铎个人的圣德及神恩都没有直接的关系,至少在有关圣事有效性方面是这样的。
否则,我们就是在造就一批小恶魔,然后,这些小恶魔又去塑造其他的天主的子民。想到这些真让我不寒而栗。教宗坚定地说,圣召陶成不应仅仅导向个人的成长,但要着眼于陶成的最终目标:天主的子民。
罗如望神父去世后,光启服孝一年,对人说:某受洗于罗神父之手,是真吾神灵之父也,礼宜尽孝。
当我们因真爱耶稣而真爱并包容亲友近人、爱惜并节约食物用品、谦卑服事慷慨施舍并牺牲自我利益、宽免仇人并为其祈祷而获得喜乐神益时,是与主耶稣相遇。
六天应该劳作,作你一切的事;但第七天是为恭敬上主你的天主当守的安息日;你自己、连你的儿女、你的仆婢、你的牲口,以及在你中间居住的外方人,都不可作任何工作。
在弥撒中教友们用奉献支持圣召,并为圣召祈祷:祈求天主感动和召唤更多的年轻人为天国献身和为天主子民服务,在教会中活出善牧的生命。啊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