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尔克森枢机解释说,“每个受造物都具有一个内在价值,都在彰显天主的光荣”。但我们今天看到这些“创造的恩典”受到破坏和摧毁,每年都有“数千种植物和动物消失”。
教宗清楚指出,对耶稣而言,我们不是“群体”,不是“人群”,而是“独特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历史,每个人都有其价值,无论是在受造时,还是被基督救赎时”。“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说:耶稣认识我!
他说:“这的确是一种生态皈依,这样的皈依承认每个人的尊严、他的价值、创意和寻求及促进公益的能力。我们目前所处的疫情时期具体地告诉我们,我们众人都在同一条船上,我们只有同意携手合作,才能克服困难。”
同时,教宗也强烈呼吁众人远离「殖民者的模式」,却「以对话、相互尊重并肩同行,承认所有加拿大儿女们的权利和文化价值」。
这不是贝尔格里奥教宗首次强调《愿祢受赞颂》通谕的社会性价值。这道通谕颁布于2015年5月24日、教宗方济各牧职第三年的圣神降临节。这道通谕的第十五号便已阐明:「本通谕已被融入教会社会训导的整体。」
它源于偏见、无知和一种难于理解人性具不可估量价值的文化,特别是仍然将残疾视为一种疾病”,它助长了残疾人与社会的分离,并给残疾人带来耻辱感。
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Putin)的贺函公布于克里姆林宫的网站上,并写道:「您一生献身于推广精神与道德的崇高价值。」
教会的立场、她的价值和道德原则是不变的,教宗方济各也屡次提到。姑息疗法、护理、不过度强行治疗是一回事,而造成病患死亡或协助人的自杀则是另一回事。
教宗强调,危机应当被视为转机,借以重振「守望相助的价值」,那是「天主教的传统」。「公民往往在感到迷惘时,把你们看作参照点,以获得协助、建言和讯息,并且希望能迅速进行日常生活及活动所需的检测。
讲到这点,教宗称哈萨克斯坦「藉着废除死刑而肯定人的生命价值、承认每个人都有怀抱希望的权利」,教宗对此「表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