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望福音这段话是引自匝加利亚先知的预言。教宗说:要了解先知的预言和耶稣的作为的整个意义,必须看整段预言的话。
而我的内心是在渴望着变化什么呢?此时,我似乎才发觉,人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去寻找希望,实现希望,而这一过程又是多么的漫长。
中央走廊上方是罗马画家伯多禄·加利亚尔迪(PietroGagliardi)绘制的圣母壁画,创作于始胎无染原罪信理颁布之后。
让人有一种思家的渴望,同时唤醒人对生命的重视与重新认识。一名五十多岁的无信仰者,在爱妻去世后,悟出了一端生命最重要的道理。他说:人活着时生命是有限的,死了可是永远的。
(路13:24)每次读到这段经文,总会让人从世俗的欲望中忽然清醒过来。死亡如盗贼一般,会瞬间将人的希望、亲情、爱情、事业、美好的日子,一切的一切,永远带走。
万民的传教使命:「即使只是对人友善也意味着教导耶稣」。罗马(亚洲新闻)-成为传教士「意味着以自己的生命见证耶稣,不论我身在何处」。
加勒度是一位半生在教会中热心服务的弟兄。在44岁那年由于主的呼召他放下了外面的工作,到非洲沙漠去祈祷。从祈祷中他领悟了真实的“道路”,听见了“爱”的声音。
圣方济各去世不到一百年,中世纪意大利最后一位诗人,白发苍苍的但丁,也拄着拐杖,加入了方济各小兄弟会。多少会士在方济各精神鼓舞下,攀登了圣德高峰。
我们圣教会不同于世俗,对人重在看现在、看转变。而世俗则凭一个人的档案材料评判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一个单位就可以决定该录用他还是不该录用。
就像当年犹太人以为只有自己是天主的选民,而把犹太人以外的人划为外邦人——意思是天主没有拣选的人——一些教友居然以为外教人就是外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