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者,当人站在自己的立场去看人、事、物的时候,我们便忽略了原来他人也需要被明白、体谅与关怀,结果自然产生距离甚至对立。(待续)米尘摘自《神思》 第五期 1990年
隆巴尔迪神父是教宗此行的随员之一:问:隆巴尔迪神父,教宗这次英国之行的结果都是正面的吗?
也许你努力学习想要考研并且每晚祈祷求天主使你顺利被录取,可是结果还是失败了,你有一点儿埋怨,不明白天主为何不帮自己一把。
结果圣人“棋高一着”,把观众都吸引过来,领他们往圣堂参与弥撒。圣人以自学的方法,学习写字读书。16岁入小修院,但因家贫,无力供应的衣服用具,藉众人捐助,勉强凑成。
他说“生气是糊涂事”,所以他一生中只生过一次气,那是他35岁之前,在瑞士念大学时,一次因误会外国籍学生歧视中国学生,他非常气愤,便绝食抗议,结果把胃严重伤害,去了法国古堡治疗胃病一年多。
玛窦在这篇信息中描述了最后审判时的情景,主耶稣以六类急需帮助者(饥饿者、口渴者、作客者、赤身露体者、患病者及在监者)来代表人类所有的困境及痛苦,并清楚地指出了人们因两种截然不同的回应态度行为所带来的震惊结果
我们请求或许能制定那些包含我们这种经验在内的规范,不要永远都只是捐献的结果。“对教会,修女们吁请更有建设性的对话:”很多人的迷思是:你们难道没领‘千分之八’奉献金吗?
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更进一步阐释到:天主在创造世界和他的子民时,出于对人的至爱,赋予人以自由意志和做自由选择的权利,恶的存在只不过是人滥用自由意志和自由选择权利的结果。
应努力实行:这是默读圣经结果,如果在而不行,枉费了天主赐予的恩宠。推搪读圣经的借口1、我不明白圣经,这是最普遍的借口。“我不明白,读也无用”。
诚然,社会归属感带来的抗焦虑作用只是宗教信仰的一个间接结果,但这也足以使人们趋之若鹜了。不论是从心理学、生理学,还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去考察,我们都发现在这个世界上,信仰的存在并不是毫无理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