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主基督领受了爱的洗礼,分享了荣福圣三的生命,又接受了圣爱之神的滋润,并享有基督君王、司祭、先知之职,理当把传播天国喜讯——福音,做为义不容辞和不可推卸的责任。教会需要不断地拓展,以显扬主的光荣。
教宗说:「我要说,重要的是认识在教会内并不意味着是一个协会的一份子,而是在天主的渔网内,天主将好的鱼和败坏的鱼从死亡的水里网进生命的土地。
他再次指出教会努力的方向是关怀需要帮助的人,鼓励人们分享资源、养成淡泊节制的生活风格,杜绝迷惑许多人的朝生暮死的文化,这种文化是导致精神危机的根源。
经济和社会排斥抹杀人权和环境,助长丢弃文化。这一切都要求我们作出明确的政治决策,在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巴黎气候变化峰会上必须作出紧迫有效的行动。
对生命、文化、人文和环境生态、婚姻和家庭的威胁并未消散。 本届大会提议思考这些问题:在这么多排斥、不平等、虐待和压迫的现象中,怎么去讲述共融?
潘老师以其渊博的《圣经》专业知识,有力地结合中国文化,以其《圣经》中的传承即犹太宗教文化做了详实的结合和对比,阐述了一个鲜明的主题:雅威(天主)的大爱穿越了历史的隧道和文化的各异,给予了整个人类一个被救赎的喜讯
公益事业与宗教的社会主体性(论纲)(概要)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暨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教授何建明博士一宗教的主体性有三种,即信仰主体性、社会主体性和文化主体性。
“我们几乎都是你们国家的儿女和受惠者:若没有在这里发展出的诗篇、文学、哲学和艺术,我们就无法了解人类存在的方方面面,也无法满足许多关于生命、爱情、痛苦和死亡的内心询问。”
「你们的生活合而为一;你们在与耶稣的爱的共融内成为集体的『我们』,耶稣生活并临在于你们生命的每时每刻里」。「天主始终伴随着你们;祂无条件地爱着你们。你们并不孤单!」接着,圣父教宗念及有小孩的夫妻。
为此,普世博爱运动成员必须秉持「活泼的忠信」;换句话说,就是要「继续忠于创会的泉源,同时要努力针对这个泉源再三反思,并在与新的社会及文化处境交谈的过程中把这泉源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