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当时日子非常的苦,那时生活几乎没有任何意义而言。在这种情况下,他想到要跳出这个现实世界。如果不跳,你永远处在一个局限、封闭的世界里。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让我们同心协力,共同建设好麻其同心小学,使其成为青藏高原上希望小学的标志性工程,成为寄托宗教界共同期望、有特殊象征意义的一所学校,成为孩子们展开人生梦想的天堂。”
他说:我信靠天主,有教友相助,再大的苦也无所谓,我将这些材料分发给教友们,能筹集多少算多少,哪怕每人捐十元二十元也行。说实话,这句话击中了我心灵深处那根叫做“痛”的神经。
在这无奈的现实和渴望完美的瞬间,我们会看见生命由歧视与隔离而造成的深重苦弱,看到了生命的有限或残缺,从而体会爱的必要。
母亲很快从悲痛中走出来,更加倍地念经祈祷,强化自己的信仰,除每天望弥撒外,拜苦路,念玫瑰经,诵已亡日课,看圣书,默想……日子一长,厚厚的《默想全书》的内容,她基本可以背出来。
在贫困国家里,家庭受的苦是穷苦和被遗弃;在富裕国家里,家庭受的苦则是分裂瓦解,人类天生的自然结构颠三倒四。教会能够给世界带来什么希望,以便支持人类社会的这个基本细胞?
他与苦者同苦,与悲者同悲,他驱魔治病,抚慰心灵,平息风浪,去除灾殃。禧年内,教会期望所有基督徒都能担负起传播天父慈悲的重任,用言语去宣讲天主的慈悲,用生活去表达天主的慈悲,用信望爱去灌溉慈悲。。。
加尔各答德肋撒修女把我渴这句话作为座右铭,写在修会每个团体圣堂内的十字苦像一旁。她藉着服事穷人中的穷人来消除耶稣对爱的口渴。
想当年,家里孩子多,那点少得可怜的口粮难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妈妈总是从地里挖好多苦菜,掺杂在一起,变着花样让孩子们吃饱,而父母总是等孩子们吃饱才动筷子。
就在我们在山顶休息时,绛帐会口的老会长带着20多名教友,大声地唱着经上到山顶,逐一亲吻耶稣苦想,并在苦像前久久地念经。个个都是那样虔诚、那样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