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告指出,精神上的匮乏令人觉得自己不需要天主,而福音正是精神匮乏的真正解药,最大的宝藏即是对天主的无限信心及承行祂旨意的渴望。
这些知名的作者对前往中国的传教士影响甚巨,外籍传教士不是以帝国主义者的姿态,而是渴望学习更多关于中国的语言和文化。我们分享了这些作者对中国文化的热忱,以及与真正的基督宗教信仰相结合的可能性。
他们上路,是渴望回到信仰的源头。 最初,朝圣旅行是从罗马走向耶路撒冷,好似时光倒流,使教会与她发源地的联系更显而易见;朝圣者们重返那唯一泉源,耶稣倾流的血。
他说:我们所有人都渴望和平!可是看到这战争悲剧,这些创伤,看到那么多人被迫离开自己的家园,我会自问:谁向开战的人销售武器?这就是罪恶的根源!仇恨和贪婪金钱。
这个少年死在奥斯威兹集中营,他在画中表达了对自由和新世界的渴望。
主教说我们所面对的现象、问题、软弱无奈失望,都是重建中所发生的,在这些软弱无奈中换起对天主的渴望,结果是得到生命的再造,生命的提升,今天我们的信仰淡化,礼仪形式化,缺少了神圣性、庄严性,反思我们的信仰生活
天主的唯一渴望是拯救人类,但问题在于人总是想自己立定得救的规定。教宗的弥撒讲道从当天的福音章节出发。福音记载,耶稣因受到自己本乡人的反对,以及众城转身不顾他的讯息,进而宣泄他的满腔不悦。
是充满渴望的人吗?是麻风病人、盲人、瘫痪的人吗?如果你是耶稣的口,你会去讲什么?是天主的国吗?是天主的救赎、怜悯和祝福吗?如果你是耶稣的手,你会去做什么?
教宗方济各从各个角度驳斥了一个法治国家诉诸死刑的做法,渴望一个没有死刑的世界。教宗感谢那些为最终废除死刑而推动全球暂停执行死刑的人士。教宗希望藉此机会更好地表明教会关於死刑的立场。
针对贝宁主教们的上述忧虑,教宗冀望,对基督奥迹深刻认识的渴望不应只是少数精英的专利,而应鼓励所有信友深入认识信仰,因为只有让信仰在信友们的心中深深扎根,并实际生活出来,才能抵拒,或更好地说才能压倒在全世界刮起的世俗化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