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为病人之痊圣母善会的护理人员留出的空间,这是对病患的优先照顾。我对这一点坚信不移,因为这是朝圣地的特色。今年的独特之处或许是朝圣者重新找到热情。我们也有刚刚参加过世界青年节的青年团体。
教宗在回忆哥伦布骑士团创立人马吉夫尼神父的榜样时,特别感谢这个教友组织对穷人和病人的照顾,也感谢他们为婚姻和家庭作的见证。他强调说:“家庭是一个‘小型教会’,家庭在社会中能改变这个社会。”
至于我们教会中的前辈们为什么不用“终敷”而用“终傅”,可能他们认为《诗经》中的名句“亦傅于天”更有深意:在病人接受终傅圣事之后,即将“亦傅于天”(亦附于天),永享天堂之福。
如积极提供圣事保障:举行禧年弥撒及诵念禧年祈祷文,保障修和圣事及病人傅油圣事;组织教友开展各项活动,逐步形成堂区特色;开设信仰学习与灵修培训的课程;重视公益慈善及更新基督徒家庭与团体服务他人的热忱等活动
接着,教宗写道他住院的经历:“在这长时间的住院期间,我有机会体验到上主的耐心,我还看到这耐心也体现在医护人员和医疗工作者的不懈关怀,以及病人家属的关心和希望中。
并举例说,李英神父查出膀胱癌,又活了二十多年,去世也不是因这个癌,而是因其他疾病去世。并告诉我,尽快治疗是可以治愈的。当时,对他的话将信将疑,但他眼眶中清澈的泪珠和那份同情,永远的铭刻在我的记忆中。
她看望过几次后,病人很愿意跟她谈心,也很相信她。有一天病人到教堂去找她,她刚好到郊区办班,下午病人的儿子到她家里,泣不成声地告诉她:母亲从光明桥跳进了海河。
(若10:10)6月28日晚9点20分,姚进平走完了他46年人生旅程,在天主的爱内安息。7月1日,陈官营堂口神父及部分教友和堂口的西部福传乐队驱车前往姚进平的家乡参加他的葬礼,送姚进平最后一程。
开班典礼4月22日晚,培训班举行了开班典礼。
我们大都听说过器官捐献,就是死后把身体上的一部分健康的器官捐献出来救治那些有急需的病人。但是主动将自己的遗体全都捐献出来,且用于医学教学和研究,在国内还不多,尤其还是一位修女,在国内宗教界也是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