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教宗及主教应与信徒分享责任,而教会是天主子民歷史旅途中所组成的,是所有天主子民、牧者团结一起的教会。他认为,教会需要医治创伤和温暖信徒的心,关怀并接近他们。
谈到礼仪革新,蒙席指亚洲教会需要积极参与,礼仪牧灵亦要结合歷史和神学处境,否则难以结合本地处境并本着传统去回应当地礼仪需要。
每个圣堂都宣读耶稣受难史,也听匝加利亚先知的预言说:‘他们要瞻望他们所刺透的’。
教宗接着谈到天主慈悲主日说:“圣史若望又提到主耶稣在两次显现,也就是复活当天和八天之后的两次显现中,都给门徒们显示他被钉十字架的痕迹,这些痕迹即使在复活的基督身上,仍然明显可见。
教宗解释这个奇迹说:“这里我们看到整个救恩史如何集中在这个奇迹里面:耶稣伸手抚摸祈求他的病患的伤口,这个举止完美地彰现了天主重新治愈堕落的受造物,恢复给他丰富的(若10,10)、永恒的、圆满的和幸福的生命的心愿
据说,我们家是有着16代信仰史的老教友家庭。
当人们由东方迁移的时候,在史纳尔地方找到了一块平原,就在那里住下了。他们彼此说:“来,我们做砖,用火烧透。”他们遂拿砖当石,拿沥青代灰泥。
如在花园体会万有引力,正如其好友史塔克利所言:“牛顿常去花园祈祷与默想,才能经历和体悟万有引力的道理。”
任何一个国家的任何宗教,都有一些信徒喜欢把故乡的本教的历史,拉得愈古愈好,这是人之常情,但有时却离史太远。
圣经中,路加圣史为我们记载主耶稣的童年生活时写道“他的年龄和智慧在人和天主前逐渐增高。”小耶稣十二岁上圣殿,“坐在他们(经师和长老)中间”听他们也问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