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成长是无声的。能够辨别和识别善是起决定性作用的。然而,我们通常只在别人与我们想法相符时欣赏他人;我们必须意识到这个美好。这就是为什么要把我们的目光向上看,投向善良之光是如此的重要。
例如,教宗不厌其烦地反复重申宣讲福音不是“强制他人改教”;教会的成长是因着“吸引力”、因着“见证”。种种表达方式,都意在揭示其每一个使徒行动的活力及源泉所在。
他们的相遇,不仅是加尔默罗会改革运动的关键,更是两位圣人灵修生命中相互扶持、共同成长的典范。
新的约瑟会修女学校遍布乡村,小农庄,铁道营和矿田。不久,修女们穿越塔斯曼海,在新西兰开设了学校和传教中心。1902年访问新西兰期间,麦琪乐患了中风。长年累月的困苦,跋涉和焦虑使这位伟大的女性饱受折磨。
在我出国回归时询问国外学习的新东西和先进的运转模式,希望留学的神父能够尽快成长起来。他对我个人的关怀和远见令人十分感动和钦佩。傅主教的去世是天主教会的一大损失。
深造与灵修指导1977年,翁德光神父返回美国,在匹兹堡杜肯大学攻读灵修学博士学位,研究主题为“等待的经验如何影响人类及灵修成长”。1984年,他获得博士学位。
在此,教宗交给西班牙主教们一项任务,就是要藉着勇敢宣讲福音并结合现实生活,使播下的种子发芽,藉着表样、教育及关怀,留意种子的成长,在天主的葡萄园里使它们和谐一致,不让任何一个遭到排除。
「卡洛‧沃依蒂瓦在他的祖国波兰成长茁壮,事奉基督和教会。
在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的不应该是过多的就此讨论扶与不扶,而是用更多的精力与时间来培植社会美德的成长,谴责背信弃义的作为,令恶无处滋生,让善得到更多的发展。
会士与教友合作,不只是一起更好、有效率地工作,也不只是分享灵修、责任和权利,而是生命的见证,见证如何在朝圣旅途上与伙伴同行,见证如何与教友在爱和宽容当中,互相学习,互相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