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祂助佑、增加我们持之以恒的力量:因为不断反省、纠正自己乃是弃暗投明、弃恶向善、弃旧更新、连续向上攀登的过程,离了天主的照顾、支持、鼓励,我们的气便会消沉,动力便会匮乏,容易出现松劲情绪或止步不前。
王神父自认犯了违背神贫、贞洁、服从三圣愿的大罪,继续举行圣祭、圣事,当是严重地亵渎圣事;整日迷迷糊糊、不知神父自己的使命,不尽神父本份,与天主没有真实感情,在讲道中向教友宣传违背天主教信理的内容,是亵渎神父职份的罪
他有自己的朋友圈子,主要是弱势群体:老、弱、贫、残,当然还有富于爱心而慷慨的人们。他的住房十分简朴,无奢华之物,只有苦像、圣心像、圣家像和教宗像,简直有点像古代隐修士的房间。
圣奥斯定后来成为北非希波的主教,他度着神贫的生活,捐出家产兴办慈善事业。教宗本笃十六世说圣奥斯定对神修生活、对自我的奥秘、对天主隐藏在自我内在中的奥秘的专注,是史无前例的,他流芳万世,成为灵修的巅峰。
自结识了决志一生持守神贫、贞洁、以传道为使命的依纳爵后,彻底改变了他的生命轨迹,成为耶稣会创始人之一。
她向贫疾的人伸出援助的手,她的爱让人感到温暖,尊严,不含一丝施舍的关怀。她用自己的行动向人们见证天主的爱,天主的慈悲。小小的诊所里还有许多动人的故事。
具体到生活中,基督徒如何本着对上主的信念,来展现圣神,呈现圣神的果实,追求永恒的真福,耶稣在山中圣训宣讲了神贫(虚心)、哀恸、温良、饥渴慕义、怜悯、心里洁净、和平、为义而受迫害。
这些献身事主的人(包括修士、修女和修会神父等),他们生活的特征就是在教会所认可的固定生活方式内,公开宣认遵守神贫、贞洁、服从的福音劝谕。
耶稣在他日后的讲道中便指出:这些人就是神贫、哀恸、温良、饥渴慕义、怜悯、心里洁净、缔造和平、为义而受迫害的人。这些人在耶稣身上认出天主的面容,他们就像白冷的牧人一样,离开时内心充满上主爱的喜乐。
在弥撒讲道中,周神父讲述了圣母忠信、神贫、默观、服务、聆听天主圣言、奉献、共融、使命、希望等诸多德表,并鼓励教友们效法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