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爱的喜乐》劝谕中指出:「在世界各地,安乐死和辅助自杀为家庭带来严重的威胁。这些做法在许多国家获得法律的认可。教会坚决反对这些行为,同时认为必须援助那些需要照顾长者和病人的家庭。」(第48号)。
答:这次访问的重点基本上有三点,第一是再三谈论和平;第二是与《愿祢受赞颂》通谕思想一致的关怀受造界;第三是相遇文化。这三大点都涵盖在希望的幅度内。
我们不可能再声称宗教应只属个人的私生活,或只为准备灵魂升天而存在”(《福音的喜乐》劝谕,182-183号)。教宗提醒马达加斯加的主教们,“按照天主的心意成为牧人,就该首先选择向穷人宣讲福音”。
在记者会上,泛亚马逊教会网络副主席巴雷托枢机表示,教会并非此刻才忧心忡忡:早在1741年,本笃十四世教宗就在牧函中敦促陪伴原住民的痛苦;圣教宗庇护十世颁布通谕,支持那些面对滥采橡胶问题的印第安人。
教会‘蒙召成为门庭大开的天父之家……如果有人因圣神的感动,便可进堂寻找天主,而不会尝到闭门羹’(《福音的喜乐》劝谕46号)”。
从《愿祢受赞颂》通谕和环境、金融问题到性侵事件,该书描述贝尔格里奥教宗不是改革的主角,而是改革的不可或缺的灵修导师,尽管有许多压力、众多反对者、权力斗争、抗拒和危机。
不仅如此,教宗还期勉众人投入「真正的文化革命」(参阅:《愿祢受赞颂》通谕,114号),改变「我们共同的目光、态度,以及为人处事之道」。
我们要祈求天父,让夫妻成为祂的真实和活‘雕像’(《爱的喜乐》劝谕11号)。”
祂的临在理当被人发现并加以彰显(参阅:《福音的喜乐》宗座劝谕,71号)。为此,我们必须祈求天主恩赐我们信德的目光,让我们在默观中「察觉到天主居住在自己的住家、街道和广场」(同上)。
圣座的信函引用了过去十几年的相关训导,从若望保禄二世教宗在《生命的福音》通谕中谴责安乐死「严重违反天主的法律」,到教宗方济各今年元月接见圣座教义部全体大会成员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