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可以替孩子料理一时,但不可能照顾他一辈子,溺爱只能剥夺孩子的生命力,使孩子变得自私脆弱,事事只考虑自己,遇到困难,无法从容面对之。“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可谓教育责任之重大。
1956年上级派他到南京军事学院去学习,但他考虑到家中年迈的父亲没人照顾,就毅然申请转业回家。县领导分配他到供销社工作。父亲1959年因病去世,不久妻子也离开了人间。
他们偷偷摸摸,样样都干,照顾他们干什么。你们要好好的防备!要是我就不给他们吃,让他们去饿肚子吧。”我接过他的话说:“这就可以看出信教人与不信教人的心态大不相同。一是怜悯,一是冷漠;一是信任,一是猜疑。
这许诺意味着接纳和教育子女的责任;但它也体现在照顾年迈父母、保护和照料家中弱小成员以及相互帮助上,从而塑造自己的品质,接纳自己的限度。
他尤其照顾儿童、被遗弃的母亲、病患和贫穷的农民。他过着简朴的生活,与有需要的人分享一切。1991年8月25日主日下午5点,亚历山德罗神父一如既往开车前往林科纳达村。
有些人致力於建设世界的工作,使世界更适於居住,合乎人的尊严;另有些人履行司铎职务,宣讲福音喜讯;其他人献身於教育工作或照顾病人,还有一些人特别效法基督,度贫穷、贞洁和服从的生活。
布科文斯基神父孜孜不倦地帮助被斯大林驱逐到哈萨克斯坦的波兰人,为了给予他们牧灵上的照顾,他甘愿被拘禁。布科文斯基神父也受到当时的卡洛·沃伊蒂瓦主教的敬重。
他说:实际上,这关系到服事人,服事整体的人,所有男人和女人;尤其要关心和照顾弱小者和劣势者,他们的声音难以被听到,或者还无法,甚至不能再发出声音让人听到。
真正的宗教是接纳天主的启示;天主是父亲,祂照顾祂的每一个受造物,以及在一些人的眼中被视为最弱小者和无关紧要的人。
当他所照顾的原住民受到欺压,被迫流浪觅食的时候,巴斯科主教挺身而出,扞卫他们的权利,积极予以协助,从而赢得了「巴斯科爸爸」(TataVasco)的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