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觉人们大多以自己的要求为准,请天主屈就于我们的意愿,也有个别的教友在祈求时不忘承诺:“天主,你若赏给我某些恩典,我将如何、如何……”颇有“重修庙宇,再塑金身”的意味!究竟应该愿谁的旨意奉行呢?
这样的好教友把自己的财产都存放在天国,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却甘贫乐道,善尽本分,这样的教友我认为是具有神贫精神的,天主必将天国的真福百倍赏给他。
到了圣周四,我跪拜圣体时,想起天主这么多年对我的关爱,一幕幕地展现在我的眼前,眼泪止不住地流满了我的脸颊……在我领洗的这十几年,天主赏我度过每一次难关,跨过每一道坎坷,赐给我的恩典数都属数不清,尤其是给我丈夫的病苦
《马尔谷福音》记载:谁如果因你们属於基督,而给你们一杯水喝,他决不会失掉他的赏报(九41)。为教宗而言,这句话在家庭生活中具体体现在微小的举动上,这些举动消失在忙碌的日常生活中。
第三个场景中没有目光,却包含着耶稣揭示的一个真理:耶稣为那些舍弃一切而跟随祂的人所许诺的百倍赏报,是人起初拥有、然後舍弃、最後获得的无限翻倍的事物。
奉献不只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行动,就如基督降生成人为我们奉献了一切,基督徒为实践信仰,获得天主的赏报也应如此。信仰、奉献、获得,是我们得救的法宝,是我们生命的强有力的保障。
他从前线召回乌黎雅,赏他回家休息。然而,忠实的乌黎雅不愿意在兄弟拼死沙场的时候,自己回家与妻子厮守。後来达味又召他宴饮,将他灌醉,但这步棋依然没有凑效。
亚巴郎的一席话解读了整个比喻,指出赏善惩恶是为了弥补现世的不义。当拉匝禄还在富人门前时,富人有得救的机会,但现在他已经陷入不可挽回的地步。
他们都是天主的慈悲与温柔的使者,必将领受各自应得的赏报。」教宗最後总结道,「我们每个人都蒙召成圣,必须怀着信德从上主那里接受这份召叫。圣人们以自身的生活鼓励我们,并在天主面前为我们转求。
教宗说:愿上主赏报他所做的一切,在他的新使命中陪伴他。谢谢倪胜民神父。弥撒选读的第一篇读经取自《创世纪》,谈到加音和亚伯尔的事迹。《圣经》中首次提及弟兄这个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