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说:这个奥迹告诉我们,天主藉着纳匝肋人耶稣成为血肉,带来救恩,现在需要人在自己具体的现实和各种境遇中作出回应。
拉瓦西枢机也谈到子女是创造和连贯的救恩历史的记号﹐以及圣咏中不断谈到年长者﹐称他们是上主能力臂膀的见证和声音。枢机最后引述一首西藏古老的赞曲﹐说:「老年人的身体是一个信仰之歌的珍贵宝库。」
教宗语重心长地勉励在场司铎们走出去,去体验所领受的油及其救恩效力。走出去,就是要走到有苦难、有流血、有渴望看见的盲目地方、有受许多恶霸管制的囚犯生活的地方。
救恩是向前行,敞开心灵,以便那使人得救的圣神安慰可以来到。但得救不能有丝毫讨价还价,不可以既有些圣神的安慰,也有点俗世精神的安慰。非此即彼。
天主藉着她降生成人,完成整个救恩史的许诺。圣母的信德成就了以色列的信德,在她身上凝结了等待救赎的以色列子民的全部历程。因此,她是教会信德的典范,她的中心是天主无限之爱降生成人的基督。
这纪念是重新体验基督降生救赎我们的事实;就是救恩事件透过礼仪重现在我们身上。让基督的生命活在我们内,使人们在我们身上看到基督的身影。
藉着耶稣,时间、意义和救恩得到了圆满。之后不再有新的启示,耶稣已经作了完整的启示。 教宗继续说:圣经和基督徒的时间观不是循环的,而是直线的,是一条走向完成的道路。
若13:38)“所以你们要醒悟,因为你们不知道,家主什么时候回来:或许傍晚,或许夜半,或许鸡叫,或许清晨;”(谷13:35)保禄宗徒说:“你们该认清这个时期,现在已经是由睡梦中醒来的时辰了,因为我们的救恩
人要救灵魂必须有来自天主的恩宠,而恩宠只有通过祈祷才能获得。耶稣说:离开我,你们什么也不能做!
因为“正如基督在贫穷与迫害之下,完成了救赎的工程,教会也奉命走同样的道路,把救恩的成果带给人类。”(《天主教理》853#)6、进堂参与弥撒是我们的本分,也是教会的邀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