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看到他早饭后拿上两个馒头骑上自行车就出发了,为了不给人添麻烦,神父极少在教友家吃饭,饿了就在街上吃个凉馒头,在当今这个吃喝享乐的年代,这种牺牲克苦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的修道生活。
这只是我个人的见解,有不周之处敬请大家原谅。有不少人陷入情感的困惑,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走出困境?我想提出几点情感危机的标志,若有这些迹象,赶紧纠正方向。
今天的读经说:『我必在你中间留下谦逊和贫苦的百姓』,他们必定一生仰赖上主的名号。这至今依然如此,不是吗?
如果我们不学习妥善告别,就永远学不会与新的人相遇。我们不要因为害怕改变就躲在沙发里,这将导致生命视野的封闭。教宗因此勉励青年克胜成长与改变的恐惧,接纳扩展视野、与新夥伴同行的挑战。
上主总是这样对我们说,也用父亲般的温柔对我们说:‘你们应全心归向我,因为我是慈悲宽仁的’。可是,当人心变硬时,就不会明白这一切。
还好,拍片的结果说骨头没事,我也觉得不会有事的,否则怕是早就不能走路了吧。医生说骨膜受伤一直未好,劝我穿软底鞋,并给开了一些药。虽是一点儿小事,如果它的疼痛太轻就不足以引起我的重视。
“你们都说我一生坎坷,其实,我认为‘坎坷’这两个字用在我身上并不恰当,1957年,我与爱人莫贵新一道被打成右派。
直到今日我也数不出您的惊天动地、数不出您的豪言壮语,只清晰地明了——您,是我爹!那个小时候用直尺打我的那个爹。我现在真恨你,为什么不多打两次,让我现在能多回味那特殊的味道!
因为今天是周日,按照我生活的惯例,每个周日必须去教堂,去教堂里听道,修自己的心!为什么去教堂呢?
家父是农会干部,常对我和小妹讲,咱们要牢记天主耶稣……我十六岁那年初秋,迎着抗美援朝的枪炮声,披红挂绿,登上了前往部队的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