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其他的一些捐助对象就不同寻常了:帮助南非人克服对于同性恋者的仇恨情绪;在美国新泽西州为废除死刑而游行;为古巴培训的医生们购买医疗用品等。(待续)
在艾滋病区附近的上蔡县也建了教堂,我们的医疗小组也逐渐向那里延伸。教区所辖地,据1949年统计,教友有二万五千人,现在发展到六万多人,而且各堂区福传事业及各项工作都在规范有序地进行。
当得知一位身患癌症的残疾女病人,婆婆年老有病,仅靠爱人的微薄工资生活,孩子面临辍学的困境,苏大夫不但减免了她的医疗费用并资助这名孩子上学。在她的病人中有两位病人接受信仰后平安善终。
当妻子带女儿飞往波士顿求医时,丈夫在家里照顾另外两个孩子,竭力赚钱支付高昂的医疗费用……正是他们相互间的理解和爱,才有了温暖和谐的家,使得大女儿能坦然面对学业上的失败,小女儿为了二姐能舍弃心爱的披萨
他们感觉到天主那无边界、包容万象的圣爱,所以,以忠诚一生的大爱为藏人提供人文关怀、医疗服务,以及基础教育等。他们藉此来回应天主那只知付出,不图回报的爱。一种莫名的感动油然而生。
愿复活的基督为那些孩童和年长者带来新生命的果实,前者由於战争和饥荒在成长时期看不到希望,而且缺乏教育和医疗照护;後者被自私文化所丢弃,被视为「无生产力」者而遭到遗弃。
她也为他们开办了一间医疗诊所、图书馆、学校和电影院。后来,杜思修女也创办了圣安东尼医院。杜思修女的一生和她走的成圣道路都清楚地指出,爱的确能战胜一切障碍。
他祈愿耗费在军事上的庞大资源,能用于解决燃眉之急,诸如医疗、卫生、粮食、根除贫穷和守护受造界等问题。此外,天主圣言教导我们,我们的首要之务是呼求天主的救援(参阅:咏四十四24-27;谷四38)。
即使病患“无法或不可能痊愈,则医疗护理、心理和精神上的陪伴乃是一个不可推卸的责任”。信函指出,“尽可能治愈,时刻护理”,这句若望保禄二世的话语解释了“不治之症绝非无法护理的同义词”的原因。
▪“当你丰衣足食、不愁医疗、有房子住,没有房租压力时,你会很轻松地告诉穷人,要接受贫穷,因为这是天主的旨意;但如果你想让他们真正信服你,你就应努力过他们那样的贫穷生活;看一看你自己是否能接受,贫穷生活是天主的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