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说:祈祷是习惯与天主在一起的生活方式,受祈祷激发的男人和女人不是出于自私、占有欲、权欲,而是受到无偿给予、对爱和服务的渴望,一句话,是在天主的推动下的行为。只有这样,才能将光带到世界的黑暗中。
为此,四旬期也是祈祷、悔改、克苦、爱德的日子。今年,四十天的四旬期已经过去了,关于它的神学、灵修价值及意义不再累述。在此,如果我们从法律的角度去看,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耶稣蒙此灾难呢?
教宗鼓励信徒在困难和失败当中仍要坚守信仰,向天主的爱开放,按祂公义和爱的道理生活。
耶稣以天主爱的全能来对付魔鬼邪恶的蛮横权势。教宗引用圣伯尔纳多的话指出:天主愿意为我们、并与我们一起受苦。祂降生爲人就是爲了以真实的血肉与人一起受苦。
为什么说:“爱”是天下最大之道?“现今存在的是信、望、爱三者,其中最大的是爱。”(格前13:13)《玛窦福音》记载:有一个法学士问耶稣说:“师傅,法律上的诫命,哪一条最大?”
我们愿以我们的真诚和爱德,呼吁为医学捐献,切望这项爱心善举,在我们今天的社会蔚然成风。
其实,最好的环境莫过于一个充满爱、充满真理的环境,也许有人认为这样的环境只是一个美好的幻想而已,是不可能实现的。这种充满悲观因素的想法完全是没的必要的。
灵修,就是不断练习远离使人迷恋尘寰、淡忘天主的一切人地事物而进一步走近天主,常像天主那样去爱,并千方百计尽力设法帮助他人排除干扰,亲近天主,活出慈善、仁爱、怜悯、宽恕。
但是,他是永恒的,确实存在的。我记得圣保禄宗徒致罗马人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谁能使我们与基督的爱隔绝?是困苦吗?是窘迫吗?是迫害吗?是饥饿吗?是赤贫吗?是危险吗?是刀剑吗?
神学不能是自己创造的,教宗强调:真正的神学必然要从与复活的基督相会开始,因为没有任何神学体系不必沉浸在天主圣爱中而得以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