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做一叶风帆,满载基督的关怀,来到海角与天涯,撒播那生命之花;我愿做一根蜡烛,默默地燃烧自己,照亮黑暗的心灵,抚慰忧伤的情怀;我愿做福音的使者,带着主的爱降临,凭着信心来开辟一片属主的禾场,把救主爱的源泉浇灌在世人心间
我该用怎样恰当的言语做祈祷呢?天主在俯听我们,即使我们词不达意或不知道说什么,他也完全了解我们。
从政界强调积极引导宗教与我们的社会相适宜,教界则强调宗教要在社会上做光做盐,发挥积极作用和影响,应该说这二者是有一些能够产生共鸣之处,当然也有一些值得商榷和沟通的问题。所以,学术研讨是一种对话。
在每天晚上的讨论中,我才发现我并不是一人孤军作战,首先有耶稣做我坚强的后盾。
然而那个神学家惭愧地说:我虽知道的多,却没做到天主要求的,还不如你只知道敬畏天主,做每一件事讨他的喜欢。我们很多时候只听主耶稣在福音上的话,甚至都能够把他的话倒背如流,给别人讲的也头头是道。
这一举措对教友的触动确实很大,他们把工作做到了一线,做到了教友的家里,做到了每一个具体的人身上。一些堂区的老大难问题开始解决,教友们真正动起来了,主日天进堂的教友人数比往年增加了至少两倍。
饭前饭后也应做一简短的祈祷,感谢天主的恩赐。在进行重要工作的前后,或遇有危险时更应祈祷。主日或瞻礼到圣堂里去参与弥撒,则是最好的祈祷形式。
每次去那里传教都是住在她家,他们总是拿出最好的毛毯让我用,做最好的饭给我吃。那些年还没有神父、修女去那里服务,每次郝修女要离开时,这家人紧紧拉着修女不愿松开,并拿出一些钱放在修女手中让她在路上用。
同时,天主更会让我们的每一份点滴爱心,成为我们永恒生命的一份点缀,因为耶稣说:你们为我最小弟兄中一个所做的,就是为我做的。教友们听后,积极响应,在弥撒奉献礼仪中,纷纷伸出了爱之双手。
但做善事并不容易,我们还不是圣人。我们怎样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将我们的服务转化为具体的爱德工作和通往圣德的道路呢?教会回答说,做善事和成圣总是非常难,但成圣的道路上没有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