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与她同班的男同学,曾留学日本一年,又回国学习雅思,准备考到6分之后再去英国留学。但是6月16日第一次考试成绩出来后,他只考了5.5分,这让他一下子陷入了深深的失望和痛苦之中。
现在进修班的总人数达160多人,正式学员92人,其中包括一名日本留学生。
2004年,印尼发生了因9.3级地震引发的海啸,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瞬间消失,成千上万的人无家可归,衣食住行都成了问题,亟待援助。在此时期,新加坡的很多教友都捐资捐物,支援灾区。
张严清会长回忆,5·12汶川地震的时候,外村捐款较为常见的是上门呼吁动员,所募集的也大多是一元、两元的零钱,而本村在教堂门前摆设了捐款箱,很快就装满意了五十、一百的捐款,七百多人共捐款一万七千余元
祈愿被骇人地震灾难所蹂躏的亲爱的海地人们,在国际团结的支援下,从他们自己的哀伤和绝望中出谷,以获得新希望。祈愿那些需要忍受另一个严重灾难的亲爱的智利公民,在他们的信德支持下,坚持不懈地着手重建工程。
不仅如此,如果哪里发生灾难,他们会很慷慨地援助,例如云南地震,他们就有过捐款。其次,美国教友对教会很忠心,信仰根基比较深。他们性格开朗,很容易接受新事物,教宗新通谕他们都会认真地读。
那时,唐山教区满目疮痍、百废待兴,五家庄主教座堂及其他堂口的建设工程刚刚启动,苏神父与主教、神父们只能栖身在路南区大业里老十中地震遗址简易房内。
天主不在风暴、地震、烈火等轰轰烈烈的现象中,却在轻微细弱的风中(列上19:11-14)。天主就在我们每日朴实平凡的生活中。——“喜悦的感恩里”。
赤地千里,暴雨成灾;地震、泥石流,山体滑坡……动辄百年不遇今年遇!……如此等等,好像是这些无生命的东西在临死前的挣扎!他们的“痛苦”,居然与人的苦难息息相通。
陈才俊:1968年,年近八旬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与不惑之年的日本哲学家、思想家池田大作进行展望二十一世纪的对话。汤因比说:近代初期的乌托邦理论,几乎都是乐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