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的老乞丐,好多是由于子女不孝不收留,自己又无能力自食其力才走上行乞之路;养老院中有部分老人就因为受不了子女的脸色才无奈地住进来;还有些老人表面上和子女们住在一起,几代同堂,热热闹闹的,可在实际生活中却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而就在当年她由于中风进入一家基督教养老院,不过因为有了信仰,她在去世前3年始终抱着正面的信念。牧师和弟兄姐妹们不定时的探望,常常参加聚会,让她心灵得享平安。
团体每月赴备修院给修士改善伙食一次;关心住在养老院和疗养院的修女;每学期给新入备修院的修士每人买一件棉衣、做一件修士服;每月看望在西安教区博爱园服务的圣母会修女们;每月看望圣心会修女们;每年端午节、中秋节给修士修女买礼物
至解放前,永平教区拥有教堂或祈祷所200余处,主教府有房屋399间,占地面积300亩,全教区共有神父69名,修女53名,修士12名,有中学1所、高小及初小17所、孤儿院6所、养老院1个、诊所5个,其中培仁女中是冀东首个也是唯一的一所完全女子中学
(朱梅芬修女写于加拿大东海岸仁爱养老院)
圣伯多禄广场上来自世界各国的朝圣者和旅游团数以万计,导游尽快带领我们排到了队伍的后面,由于广场空间有限,排队的队伍一圈又一圈井然有序地不断延伸着…… 圣伯多禄广场由高30米的
日,太原教区为了广传福音,提高锣鼓艺术水平,更好地服务于教会礼仪,并为扩大天主教锣鼓艺术在社会上的影响,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同时也为不同教区的锣鼓团队提供一个艺术交流的平台,天音锣鼓艺术协会常务副主席高春明老师经过四个多月的精心筹备与各教区锣鼓团队的辛苦演练
高神父于1972年入熙笃会,当时已是75岁高龄,碍于会规,不能纳入正式会士,但神父内心已发爱主恒居之圣愿,无视外在之压力,每日从事劳动,克苦补赎,从不落后于人。
5月24日,台湾教会人员赴台北总教区已故郑再发总主教的家乡——厦门高浦。在高浦天主教堂内,大家共同缅怀郑总主教的爱国、爱教、爱家乡的深刻情怀。
1655年,在北京的耶稣会士南怀仁和利类思神父整理出版了《圣教日课》修订本,称为定本,是一套几近经典的经文。1661年前后,潘国光神父著《圣体规仪》,述论圣体圣事的信条和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