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随身有一张传为教宗良十三准于罗马的一封耶稣基督的信,详细纪录了耶稣苦难,如头部受伤20次、流下的血滴达23430点等等,不论其是否属实,主耶稣身体所受之苦是确实的。
(玛4:4)于是他给女儿女婿发去了一则短信:你们失去了别墅、汽车和富贵并不可怕,最要紧的决不能忘记耶稣在十字架上的苦难,决不能失去天主的宠爱。
她在隐修生活中以耶稣苦难为生活重心,她担任修会会长至辞世。圣十字架会贝塞修士(一八四五—一九三七)十二岁成了孤儿,他在加拿大进入圣十字架会,担任圣母公学门房四十年。
他并不是为了消除痛苦而来,也不是为了解释苦难而来;他来,是为了让自己临在于痛苦之中,临在于每一个受苦的人身上。如果一个人没有痛苦的经验,也就很难得到快乐的经验。
曾经对圣人有过一些误解,认为他们是一群离群索居的怪人,在他们的世界里只有苦难。直到了解了以上这几位人物的事迹之后,加上反复地看《圣经》中的圣者,才发现他们的世界并不是灰色的。
他们曾经一起修道,一起迈向神圣的祭台,一起热心为教友们服务,也一起经历时代的种种苦难,一起为主流过血、淌过泪……如今,他们终得团聚,将不再孤单,不再凄寂。
教宗特别期许青年「接纳那些经历巨大苦难后、前来日本寻求庇护的人」。他说:「你们的接纳将见证出,许多人眼中的外地人,却能被你们视为弟兄姊妹。」
天父支持著耶稣的服务,在苦难中支撑著祂的圣子。天主子爱我们到底、受苦到底,亲身经历了最沉痛的处境,即:背叛和舍弃。
一、圣枝主日(4月5日、基督苦难主日)本主日是主基督荣进耶路撒冷的纪念,因缺少信友参加,神父不举行隆重的游行礼仪,采用第三式即简短进堂式。
教宗吁请尊重病患和众多亡者的苦难,不可忘记年长者的生命经验,却要众人同心协力缔造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