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于这个商人的动作停留一会儿,从“寻找”开始,然后“找到”,最后“买了”。第一个动作:寻找。谈及一个有胆量的商人,他没有停下来,反而从家里出去,在寻找宝贵的珍珠。
人生的目的和意义一直是个困扰人的问题,人虽拥有敏感的和复杂的内心世界,但从有人类以来,人就一直在人与自然、人与神、人与物的关系中徘徊。
不过,守门的天使给了她一个最后的机会:如果她能从地球上带回一份令天主最欣赏的礼物,就可让她进入天国。于是,那女人马上回到地球上去。
这份理所当然,其实找不到实证主义的证据。这份理所当然,来自于彻底开放自己,从而联结到超自然的“爱”。一位修女提到,处于隔离中的勇敢是多么不容易,心的愿意和身的行动之间有多大的鸿沟。
我曾听到这样一件真实的事情:有一个教外的小朋友常来教堂,与其他的小朋友一起唱歌。很多人以为她是教友,也让她与其他的小朋友在弥撒中奉献饼酒。后来才得知这孩子患了白血病,由于病情加重,不能再来教堂。
首先,它的“信号”永远都是满满的,我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打开它,不管是为听天主讲话,还是为向他人发送天主的信息。
前几天,母亲特地打来电话,告诉我圣诞节时一定要望子时弥撒,迎接救主耶稣的来临;弥撒完了还要守夜,陪一陪马槽中的小圣婴,体会他一生下来就遭受的严寒与贫穷,感受感受他对我们罪人的爱。
在哲学家眼里是向死而生的人生观,生命的支票是在心脏停跳的那一刻便宣告了过期作废。孔子也说过,不知生,焉知死?于是有人推论,孔子乃至所有的人都没有关注死亡的习惯。
我的妈妈一生虔诚事主,十八岁就嫁给了我父亲。父亲在煤矿上班,家庭重担自然就落在了妈妈的身上。妈妈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主妇,她不会说华丽的语言,只是用她的思想和行为感染着我们。
从定婚那天起,我开始了解教会,一有机会便读书阅报,加深自己的信德,并常常到圣堂做祈祷。时光飞逝,到了商定婚期的时候。不知为什么,我却没有做新娘的快乐心情,内心始终有一种难以形容的苦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