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再联想圣教会现在所推崇的福传工作,我们更应该多检查自己,而不要轻易怪怨别人,教外人之所以迟迟不肯接受信仰,正说明我们自己做的还不够好,还不太优秀,没有将信仰精神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上;别人之所以没有被感动
他说,耶稣教我们祈求的是,“不要按照我们的计划,却要承行祂对世界的旨意”。在《福音》的记载中,耶稣有时对别人的祈求“没有即刻”作出回答,而是“延后”。
不要为了变得年轻而去动皱纹,那是外表显得年轻:重点在于人品、重点在于内心,而心灵如同好酒的酿造一样,越陈越香。」此外,在终将一死的身体内的生命,就像某些艺术品那样呈现出「未完成」的美妙。
“你们的圣召”就是偕同上主之爱的一条道路,但是“要小心,不要陷入到追求功名利禄中,追求功名利禄是一种瘟疫”。“它是神职所能拥有的一种丑陋至极的世俗化形式。”
耶稣不对死亡进行说教,而对那个母亲只说一句话:‘不要哭了!’”“为什么?难道哭就错了吗?不是的,在福音的记述中耶稣自己就哭过。但祂对那个母亲说‘不要哭了’,因为因着上主,眼泪不会永远流淌,是有尽头的。
在最后晚餐中,天主子要人不要忘记他。晚餐是圣体圣事,不要忘记乃是纪念。作一个基督信徒意味着每天要留意基督的所作所为,注意基督是谁。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记住耶稣基督使人知道自己是谁,为什么而生活。
当主耶稣要我们谦虚(「贬抑自己」之意),祂并不是叫我们不要去做「伟人」。相反,祂常要求门徒们(他们大多是打鱼的「小人物」)去做「世界的光,地上的盐」,去改造世界,去「结长存的果实」。
(伯后3:9)斯德望也效法主:“主,不要向他们算这罪债。”(宗7:60) 今天我们有饶恕吗?如有人对某人有什么怨恨的事,要彼此担待,互相宽恕;就如主怎样宽恕了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宽恕人。
让上主基督开启我们的心目和恩赐生活的力量,但要注意,不要陷入机械式的念经:有口无心。特别在受诱惑、软弱、享乐时,更要醒悟祈祷。
他劝勉我们效法先知们受苦忍耐的榜样,更警戒我们不要彼此抱怨,免得受天主的审判:“请看,农夫多么耐心地期待着田地里宝贵的产物,耐心地盼望着时雨。你们也要忍耐,坚定你们的心,因为主再来的日子已经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