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平衡正是教宗方济各非常关心的议题,他在自己的第二部通谕《愿祢受赞颂》中写道:每年有数以千计的动植物品种消失。我们无法再认识这些物种,我们的子孙也无法再见到它们,因为它们已不复存在。
他引用方济各教宗在《福音的喜乐》宗座劝谕中的话,重申:“穷人遭受的最严重的歧视,是缺乏精神上的关注”。
(训8:14)他识不破这个虚幻,从此不再相信善恶到头终有报的道理而重操旧业。他的儿子名叫明廷,顺治年间中榜己丑进士。没有几年,在一次赴任途中,遇到乱兵截击,全家被杀害,没有一人幸存。
德训篇里说:“我儿,你父亲年老了你应当扶助,在他有生之日,不要使他忧伤,他的智力衰弱了,你要对他有耐心,不要因你年富力强就藐视他,背弃父亲的形同亵圣,激怒母亲的已为上主所诅咒。”
一、信德是对天主之爱的回应我在上任后的首道通谕中,提出了对信德和爱德──这两个超性德行之间密切关系的一些想法。
关于此点,人们亦可提出疑问,选择福音劝谕的生活,为大多数的人们是否有更好的途径,以便在达成他们完整人格的各项尝试中整理出一个秩序。福音的劝谕也能制造新的危机,是一个简单的事实。
1928年,教宗碧岳十一世时,颁布通谕(Miserentissimus),命令普世教会在圣心节日明供圣体,守圣时,公诵“向耶稣圣心赎罪经”,以及“圣心祷文”等经文。
你们是天主的当下”(《生活的基督》宗座劝谕,178)。你们必须了解这份生命礼物需要慷慨及忠信的响应。
李连贵主教在弥撒训道中勉励他们要善尽铎职,在以后的铎职生活中,要做群羊的表率,为天主争取更多的天主子女。
这样的传统源自圣经,例如《德训篇》中便有这样的记载:不要忽略长老的传授,因为他们也是从祖先学来的;从他们那里,你能学得明智,在需要时,你便能自知解答(德八11-22)。